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都有不如人处,贵在能清醒认识,见贤思齐。
孔子是“两不如”。孔子的弟子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孔子回答:“我不如老农。”樊迟又向孔子请教种蔬菜,他回答:“我不如老菜农。”回答得十分坦诚,毫不遮掩,也并没有使孔子掉价。
刘邦是“三不如”。《史记·高祖本纪》记,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一个封建帝王能有这样的认知水平和襟怀,也算是难能可贵的。
陈蕃是“三不如”。汉桓帝要提拔名士陈蕃为太尉。陈蕃极力辞让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臣不如太常胡广。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陈蕃由儿时的眼高于顶,到中年的谦虚内敛,可见其多年修炼之功。
东坡也是“三不如”。《遯斋闲览》记:“苏子瞻尝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饮酒、唱曲也。然三者亦何用如人。”东坡之多才多艺,可谓世所罕见,他居然也有不如人处,多少也算让庸常世人小有慰藉。
陶安是“四不如”。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时值开国之初,欲用刘基、宋濂、章谥、叶琛诸人,问谋士陶安这四个人水平怎么样,陶安答道:“我谋略不如刘基,学问不如宋濂,治民之才不如章谥、叶琛。”其谦让精神深得朱元璋赞赏。
鲍叔牙是“五不如”。他主动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说自己有五个不如:“宽惠爱民,臣不如管仲;忠义以交好诸侯,臣不如管仲;治国不失权柄,臣不如管仲;制礼仪以示范于四方,臣不如管仲;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臣不如管仲。”看来,流传几千年的管鲍之交美谈,还真不是一句空话。
最令人敬重的是顾炎武的“十不如”。顾炎武一生著述丰厚,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但就是这样一个牛人,在《广师》一文中,直言自己:“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锡阐;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尔岐;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山;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颙;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彝尊;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宏撰;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弨。”
人生在世,如果心里能装上几个“我不如”,就会头脑清醒,谦恭低调,就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会学有目标,心有楷模。不论为将为相,为官为民,都能把路走稳,不摔跟头。把人做好,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