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参加同学聚会,期间聊到了当年的高考状元干什么去了。
其中几个同学用看笑话的语气讥讽说:“当年他就是一个书呆子,只知道做题,现在估计也混得不怎么样,你看连同学聚会也不敢参加。”
当年那个高考状元混得怎么样了?似乎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话,好暗暗印证自己当年的选择是对的,死读书的人没有好下场。
现场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出于好奇,在聚会结束之后偷偷打听了一下。
从大学毕业之后,他一路深造到了博士,现在已经是世界TOP 3的一个投行高管,年薪几百万,接触的都是最顶尖的名流人士,远远把当天聚会的同学甩出了八条街。
原来他不是混得不好,而是根本不和我们在一个圈子,而当时一些同学想象他混得不好,现在看起来真是像一个笑话。
似乎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学渣成绩不好,而某学霸成绩很好,20年过去之后,学渣和学霸在一个招聘会上见面,来参加面试的,是当年的学霸,而面试学霸的就是当年的学渣,学霸的前途和命运,都牢牢掌握在学渣的手里面。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爽,也迎合了很多当年学习不用功的人的心理。
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场景多吗?
真的不多,更多的是,因为高考、因为学历,学霸们走上了人生巅峰,而学渣们只能在社会的底层做最辛苦最基层的工作。
学霸落魄、学渣逆袭,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欢看,一旦发生就会成为新闻,就会引起轰动,因为他们喜欢看到别人被拉下神坛的感觉。
-02-
在30多年前,佛山电视台曾经对一批高考状元进行采访,并制作了一期视频,在当时引起轰动。
于是他们又想,这些人成为状元之后,他们的人生发生了什么改变?现在过得怎么样?
30多年后,他们再一次找到了当年接受采访的状元们。
他叫陈东,当年以900分的满分成绩成为当年的广东省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
如今,他已经是中山大学法院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还是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法学院等国外高校的访问学者。成了一代名师,著作等身。
另一位状元谭志佳,当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广东高明区首个省状元。
谭志佳父母都是农民,每年收入不足三千元,家里穷困潦倒,但他还是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成为了一名省状元,考入北大。
这么多年过去了,谭志佳已经是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拿到了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遗传病理研究工作。
不只是他们,还有很多关于高考状元的报道。
河南省的文科状元张磊,以当年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并进入耶鲁大学深造。现在他已经是耶鲁大学建校315年来的首位中国校董。
还有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是阳泉市高考状元;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是宿迁市高考状元;
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是广东省高考状元;
中国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是安徽省高考状元;
著名作家刘震云是河南省高考状元;
著名词人林夕是香港高考状元。
据一份对1977年至1986年高考状元的职业统计,他们中有些已经是: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中青在线总经理、软银中国合伙人、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美国长岛大学教授等等。
-03-
为什么这些高考状元们只要自身不出问题,大概率不会混得太差?
因为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能够当上状元的人,他们的吃苦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远远超过普通人,而这些能力,又是能够促使他们继续成功的原因。
退一万步讲,即使他们不去从商从政,做文史类的工作或者教育类的工作,也是如鱼得水。
而且,高考状元是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考入名校。有了名校的背景,他们的人生起点,从那时起就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早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状元中,大部分人不一定成为了首富或者是某个行业最有钱的人。
但他们大多数都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探索,寻找一种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活法。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但人生远远不止高考这一场考试。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曾经的一切,无论是荣耀,还是失败。
这个时代最有毒的谎言,就是否认努力的价值。
事实上,在任何阶段、任何领域,努力奋斗都不会过时。
请相信,高处的风景,是低处仰望的人永远也见识不到的。
不断挑战自己,从一个高峰往另一个高峰攀登的过程,真的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