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的那一刻,被永久地载入了史册,那一瞬间,他的下跪及深深忏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据说,当年他在访问波兰华沙时,行程里并没有下跪这一项,但由于他的这个举动,德国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他跪在那里,是知错,也是知羞,他不是想通过这一举动让世人忘掉这段历史,相反,他是让世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祈祷今天的人们珍惜和平,不要让那些可怕残酷的战争再重演。
然而,说到知错,我更为欣赏的是一些普通人的知错,一种看起来并不是那么伟大却能够反映出人性光辉的知错。美国作家罗伯特·福尔姆写过一篇短文,记述他一位多年好友,每年一次从很远的地方前来拜访他。朋友见了面满心欢喜,然而此君特别爱抱怨,一旦抱怨起来就没完没了。他认为世界到处都是谎言,一个人追求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少;所做的努力越大,结果就变得越糟,无知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可第二天临别,还是这位朋友,在码头上看见一个落水孩子,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脱,奋不顾身跳下冰冷的湖水,把孩子救了上来。福尔姆大惑不解地问:“既然这世界到处都是黑暗和谎言,并且无知是最高的境界,那么,你为什么又要救落水的儿童呢?”那位朋友回答:“噢,可能是我错了吧。”
福尔姆的心很受触动,但他感叹的不是在某些特定时刻——人有时会扮演双重角色——而是这句“我可能错了吧”。福尔姆最后总结说:“健全的心灵和清净的灵魂在越来越多地涤荡着这个世界,正如那岸边的海浪在不停歇地冲洗着沙滩一样,怀疑主义和现实主义并不等同于愤世嫉俗和悲观厌世。我可能错了,是我们这个年代最好的一个标签。”
无独有偶,前些日子邻家的一个四岁男孩,不小心在屋子里摔倒,磕破了眼角,孩子的奶奶吓坏了,看孙子流着血,给儿子儿媳打电话来不及,让我帮忙送孩子去医院。那天,在301医院门诊,我给孩子挂了号,试体温表,护士说得走出百米去旁边那个楼里,那里才是眼科。我只好带孩子又办手续又交费的,接着我们又回到门诊部等,最后有位东北口音的眼科男医生,为孩子的眼角缝了一针。
从手术室里出来,他一边抚摸着孩子的头,一边对我说:“医院手续有时就是麻烦,其实,门诊可以办很多事,不必让孩子来回地跑。”听完他的话,我当时就想,这话正要从我的嘴里蹦出来,可我没说,话竟然是从他的嘴里说的,我立刻就想到了这是一种知错心态,是作家福尔姆所说的那个好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