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境界最难到,古人说写文章,造雄奇险怪、豪放华丽皆不难,但造平淡的境界却甚难。平淡决不是味薄,平淡恰是丰腴。文章如此,做人亦然,古人推崇做人平淡,为什么?平淡意味着自然,平淡者往往不做作,不夸张,也不故作高深、扭捏作态,他们展现的是其本来面目,当然十分难得。平淡者多有平等意识,他们不大会高视自己,轻贱他人,像陶渊明那样除草累了,即在田间与老农闲话;张宗子说他上可以陪伴玉皇大帝,下可与收容所的乞丐周旋,都是平淡者的写照。
平淡者较少被权位、名利缠缚,他们的心灵自由、通脱,虽行无宝马、住非别墅、不穿名牌,不知鲍鱼、海参为何物,不泡妞、不跑马、不训人、不讲演,却能如孔子、颜渊那样,长乐而无忧。平淡的人像明人傅山说的不存向世途上浓一番的念头,他们的特点是恬淡知足。明人姚舜牧《药言》所云:“淡泊两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反是以求浓艳,趋炎势,蝇营狗苟,心劳而日拙矣。孰与淡泊之能日休也。”“淡泊之能日休”,说的是淡泊能给日常生活带来美好,这恐是淡泊者的经验之谈了。
有人觉得不向世途上去浓一番,这样的人生就有嫌寂寞,所以淡泊者的人生也是寂寞的。当然不是,平淡者常常过的是慢生活,追求人生的诗意。平淡的心灵最能欣赏自然美,还是以陶渊明为例,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欣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可见自然田园常给他带来无穷诗意与乐趣。苏东坡与朋友夜游承天寺,步履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景之中,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无闲人如吾两人耳”,对自己与朋友的慧心,流露出欣慰之情。
平淡者对人生每有定见,他们追求思索的快乐、哲学的快乐。认识自我、欣赏人生是他们的题中应有之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朱光潜说慢慢走啊,欣赏吧!程颢有诗:“旁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们是在欣赏风景还是在欣赏一种人生哲学呢?你说这样的人寂寞还是不寂寞呢!罗素说:“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年,自当尽可能认识自己、亲近自然,如果我们对此忽视,如同进了剧院却不观剧,多多有误矣。”有人把平淡者看成闲人,陈眉公说得好:“闲人不是等闲人,不是闲人闲不得。”此话大有深意,平淡的境界,“闲人”的境界,不经大功夫修炼,实不易到。
平淡之景本最耐看,如月光、波色,如初放的花蕾等,都是淡淡的,然而又是丰润的。而月光波色竟至移易世界,花蕾转为艳丽绚烂,这又是人们所习见的。人世间的真平淡者也最耐咀嚼,我们读陶渊明、苏东坡那些平淡的诗文,怎能不怦然心动。然则平淡之用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