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听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留苏大学生,曾经做过几万人工厂的厂长,优秀聪明,潇洒儒雅,才华横溢,兢兢业业,因为业绩突出本来要去到一所蜚声海内外的大学去做校长的,却在临去该校报道的前一天因脑出血躺倒在家,家里人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人是救回来了,却变成了偏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这一瘫就是二十几年,到最后,他在进入了耄耋之年之后又患上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每天在家躁狂不已,给家里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的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并且留了洋,身边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妻子,人们眼看着他的妻子一如既往的照顾他,并且成功的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眼看着他妻子的头发变成了花白色,并且因为照顾他而失去了一次次自己发展的机会,却无怨无悔。而他,还在继续的躁狂着,并且毫无知觉的躁狂着。
还有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药学界泰斗,驰骋药学领域40余年,培养了无数的弟子,而且这些弟子也遍布于海内外各大学府和研究所,她的命运一直随着国家的命运在上下起伏着,所以她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的颠簸,为了追求自己所热衷的事业,她和老公先后把两个孩子全托给幼儿园,致使两个患了重病的孩子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当她在晚年的时候,为了让两个有残疾的孩子生活的更好,自己不辞辛苦的在几家公司承担顾问,却因为过度劳累,一头栽倒在她的狭小的实验室里,最后变成了植物人,在床上一躺就是五年,五年里陪伴她的只有年过古稀的老伴。
上述的两个例子可能有一点极端,但是足以令人思考,两个主人公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们有灵性的生命结束之后,尽管他们的肉体上的生命还存在着,但是那已经不能称之为生命了,如果说有,也只如行尸走肉一般。
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哲学上讲,生命就是一种偶然和必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文学上讲,生命存在于生与死之间,是岁月的流逝。法学上讲,生命就是一个个的有机体。我以为,生命的特质就是它的消耗流动性和不可逆转性。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捧沙,最初承载了满满的一捧希望,就像一个满满的沙漏,经过一道道岁月的流逝,这沙慢慢的从指缝之间流逝着,最初人们还不觉得,到最后当人们感觉到沙的数量在指缝间越流越快的时候,人们才大惊失色甚至恐慌:这沙快流完了!这一辈子也快结束了!
生命是一捧沙,人们小心翼翼的捧着手里的细沙,偶尔人们会腾出一只手做别的事情,却发现只用一只手捧沙,沙却流失的反而很快,于是人们想尽各种方法把沙的流速变慢,但是并不能阻止沙的流动,换句话说,无论人们如何在意,手中的沙最后都会流向大地,最后与大地合为一体。
手中的沙,越用力从指缝中漏的越快,而且只能消耗,不能存储。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那些把金钱和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沙粒漏出的速度是很难控制的。因而很多人手中的沙早早的就消耗光了。
如沙的生命很脆弱,人们只能消耗,眼看着手中的沙渐渐漏光,却不能再次往手里放沙,宛如一个银行,只能取钱,不能储蓄。
试想,当我们为了某种目标抛弃一切的时候,可曾想到让我们的手中之沙流失的慢一些?
所以,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手中的沙,努力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选择让自己手中的沙一直保持匀速消耗,是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