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禅师教诲弟子用心良苦,为了启迪他们早日顿悟,往往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考验弟子的回应,从中探出其参悟程度。
有位禅师对众弟子说道:“‘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你们要认真参详一下,把各自的心得说出来。”
禅堂里的弟子们念着这半首偈子,议论了起来,其中一人抢先说道:“两个人在雨天里行走,有一个人却不被雨淋,那是因为他穿着雨衣呀!”
禅师摇摇头,表示不对。
另一位弟子跟着说:“那肯定是局部阵雨,有人骑马遇到阵雨,马头淋雨,马尾却是干的,这是常有的现象。”
坐在蒲团上的老禅师默然无语,还是摇摇头。
又一个弟子说:“不淋雨的人跑得快,躲在屋檐下了。”
最后,这位老禅师说道:“你们三人都执着于‘不淋一人’的问题,当然避免不了各种争论,所以距离真理越来越远!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就是两个人都挨了雨淋,是不是这样?”
众弟子听了豁然领悟,人的“知见”往往错在执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