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集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作者:时光 日期:12-24 16:12 字体:  阅读:

  《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我对于浮生这两个字了解的最早的莫过于“偷得浮生半日闲”了,这句诗来源于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

  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在当时是宦海失意,心情不佳,但在闲步细碎间,恰逢竹院老僧,谈笑间,那种挥之不去的忧愁和烦闷不翼而飞。能在如此心境下,得到一次意外的相谈甚欢,未尝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对于烦闷时的“偷”,这可不止李涉一个人,苏轼也曾有“又得浮生一日凉”的名句: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对于生活的姿态,这位苏大家也是别有一番的理解,在村舍外,古城旁,恰逢昨夜的三更雨,再不好的心情也因着这天气,因着这环境,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但是如此的惬意释然,又有谁能想到是苏轼是在被贬黄州,闲来无事,独活于“幽居”时所作呢。大家的风范显然可知。

  关于浮生二字的诗词,多不胜数,我就不一一枚举了,但能有看偷浮生的大家风范,也就局指可数的那么几人。

  关于浮生的成语,我们听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浮生若梦了。这个成语出自李白: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至于它的意思,百度百科直接的给出解释,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稍显有意思的就是这个英文翻译,Life is like a dream.听来,略显直白。

  对于浮生二字的理解,当代作家笔名叫做浮生的那位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我很是佩服,“谁拿流年乱了浮生,又借浮生乱了红尘?此生若能的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

  这种略带有一点伤感的话语听起来很是诗意盎然,又有那其中的辛酸,浮生和红尘,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自己属于的这个世界,二者用一个“乱”字给联系在一起,到底是谁乱了谁的世界,其中的缘由要因各自的浮生来确定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回到起点的,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了。我们生活都是在自己的要求下,自以为是的忙碌着,闲来的时候我们总会给自己找一个另类的借口说我还有什么事情要忙。须知劳逸结合是完美的工作状态,一味的忙着自以为的事情,其实还是很不对的,我们不如李涉博士那样能遇见得道高僧,和其谈天地,论经纬,但是我们却能像苏先生那样在自己的环境中又得浮生一日凉。

  说到这一点,我想起了苏轼对李涉很是赞赏,想来当时,李涉流落于荒草之间,却因着高僧的一席话,启开了苦闷的闸门,放浪形骸于周遭山野之中,给自己带有灰尘的心灵抹去那尘封已久的那层膜,让自己对于现实的认知,对于生活的理解更深入,更有情趣。只是凭着高僧的一席话,李涉博士在感悟之后画龙点睛的道出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哲思,这也许就是苏轼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先人的感悟思考吧,也许就是苏轼对李涉的佩服吧。也是,就如同李涉,也是在高僧的一番话中有所悟,更何况我们这些人呢,我们有怎么能一下子就看到自己的短浅之处,又怎么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呢?

  所以有时间的时候,一种交流也未免不是别样的偷得浮生半日闲了。于是,那竹院逢僧之处,也成了苏轼的最爱,谁不期望能有那么些得道高人和自己畅所欲谈,解开自己的心中久久不能释怀的心结呢。

  “旅行是一面镜子。”这是西班牙人的一句名言。

  胡愈之先生专为这句名言作过注释:“人总不能看见自己,唯有和别处的人相比较时,方照见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其实生活就是那么的简单,走走路,读读书,照照镜子而已。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