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汀溪是我的家乡,因为建了一座骆公祠,便使我再次联想起小时最为喜爱的这首《咏鹅》诗。小时候是懵懵懂懂,怎么也不会把这首诗和家乡联系起来,现在哪知这位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就一直长眠在我生活的土地,不仅使我重新审视骆宾王,重新解读《咏鹅》诗,产生几多思索。
据说,骆宾王作这首诗时年七岁,适逢其生日。其父为在众客人面前考考儿子学问,抓住他嘴馋见美食就想吃的心理,便令他作一首诗才能得到美食。那知骆宾王小时候才情逆天,不假思索便作出了这一首千古绝唱,让人咋舌。也正是这首诗日后却诠释了骆宾王一生的命运,或许是暗中巧合。
一、一种呐喊鹅鹅鹅
全诗以鹅、鹅、鹅三个字开头,统领全篇,起着反复强调的作用,声音响亮有力,节奏和谐而美。我们可以理解成是诗人一生的奋斗呐喊,是对诗人一生“我、我、我”自我的审视呐喊,有少年春风得意之情;有成年后起浮沉落之感慨;有老年亘古一檄之悲壮。诗人不屈的人生,对天而歌,发出了时代最强音。
二、一种精神:曲项向天歌
白鹅,大自然的歌者,顺心而唱,不做修饰,激情时昂扬向上,压抑时低沉有力。其性耿直忠诚,民间有“养鹅如养狗”之说法。
回顾骆宾王的一生,白鹅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无论人生时起时落,或大喜大悲,都不会改变他做人忠诚的原则,我们不妨透过他的诗可窥一斑。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萤火赋》
这是这篇赋中最为玩味的一句话,意思是即令在没有看到之处,也不能做欺心之事。骆宾王认为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能做苟且之事,大丈夫做得正,行的端,可见摆正“心”的位置,即“慎独”的重要性。用曾国藩的话说:“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骆宾王做到了这点。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送别》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做官不久再次下狱。次年秋,唐高宗立英王为太子大赦天下而出狱。岁末投身军幕中,后到临海上任。在上任之前,曾到燕齐,路过河北易州易水河畔写下了此诗。诗有四句,每句读来荡气回肠,让人联想“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表现诗人在一连串打击后,内心压抑中的一种释怀,对朝廷执政现状的绝望,随时随地报效李家王朝的决心。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边城落日》
这是《边城落日》结句,骆宾王当时从军在今甘肃省平凉市一带,登临崆峒山而写,崆峒山是西出古丝绸之路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诗人登临,看边塞落日景象,有感而发是何等的壮怀激烈,表现骆宾王对李唐王朝的一片赤胆忠心。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此句诗人更是霸气侧漏,犹如长虹凌空,迅雷震宇,暗示讨武洪流不可抵挡。因而他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他在另一首诗《在军登城楼》中写道:“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在扬州城楼上诗人畅想着“戎衣平定,歌舞长安”的景象,可惜终究没能实现。
如果说上述诗句对鹅的精神在诗人身上有了更好地体会,那么《从军行》那将是对诗人一个完美的诠释。“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可谓磊落昂扬,快意快风,表现出诗人报国情怀和骨硬意气,此时的骆宾王可能不会想到这慷慨激昂的一呼正是他人生的最后写照,诗人最终用生命践行了他对李唐王朝的忠诚与诺言。
三、一种人生:白毛浮绿水
骆宾王直率的性格决定了他一生坎坷的命运,但是诗人身处逆境不悲观,在失意时能洁身自好。这就好比鹅白色的羽毛,虽漂浮在有色的绿水中,始终保持原有的颜色“出污泥而不染”,心中有莲。骆宾王童年时名声大噪,被称为神童,身上罩满光环。可是成年的骆宾王人生第一次进京赶考却遭遇人生的滑铁卢,但由于他的才气,很快皇帝的弟弟道王想重用提携他,向他伸出橄榄枝,偏偏他却不领情,反而对道王讥讽一番,他在《自叙状》中写道:“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从中可以看出他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心中有竹,不会为贪图享受向权贵低眉折腰。
诗人一生几波几折,文学上少时便春风得意,成人后更是独树一帜,但是官场却屡屡失意,先是求官未果,继而罢官长安,隐居山东耕读数年,再度出仕很快又遭罢免;然后从军戍守边疆,辗转蜀中,再度回京师;后来官至六品不久,又诬陷下狱;再次出狱,赴临海上任七品小官;再次造反举旗讨武,血染汀溪。他的人生几多沉浮,充满传奇。但诗人失意时能安贫乐道,得意时不苟且偷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真实的骆宾王,这是一个有个性的骆宾王,在当时的年代一介书生能有这样桀骜不驯的性格是让人费解的,同时也是难得可贵的。
四、一种追求:红掌拨清波
尽管骆宾王仕途坎坷,不影响诗人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希望用“红掌”拨开“清波”,换句话说,诗人想用鲜红的血换来清明的社会。
公元683年唐高宗崩殂,武则天偷天换日,称帝改制,激起天下群雄愤恨,时任扬州长官徐敬业率兵起义造反。骆宾王在临海任县令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从狱中复出再次在远离京师之地为官,本该珍惜这晚年悠闲平静生活,可是当徐敬业向他伸出共伐之手时,诗人毫不含糊,毅然决然的把自己抛向风尖浪口。他追随徐敬业为他起草《讨武氏檄文》,一檄击起千层浪。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讨武檄文字字有力,掷地有声,向武则天发起神人共诛的讨伐,最终徐敬业兵败,骆宾王逃之下阿溪(今安徽天长马汊河一带),被叛变部下所杀,就这样一代文坛领袖用鲜红的血洒在了离家千里的异乡,诠释了“红掌拨清波”的追求,真可谓壮士一去不复返也,死的轰轰轰烈烈。
放眼高邮湖,一群群白鹅游来游去,那“红爪拨清波”的姿态,自由,轻松,欢快。有人说,那是诗人的化身,穿越千年一直眷恋这里,也有人说,那是通灵性的鹅,一直在寻找下落不明的诗人……无论那种说法,归根到底想要表明的是,诗人还活着,不是以肉体形式活着,是以另一种方式精神永远活着。
一首诗穿越了千年,一座祠感动了千里之外鹅乡,一片湖湮灭了一代文豪。如今马汊河人为了纪念骆宾王,在他遇难的地方修起了一座祠,骆家后人也来寻根祭祖,相聚千里的骆宾王故乡—义乌和马汊河因为诗人的共同情结架起了友谊桥梁,鹅文化,鹅精神有了广度,更有了深度,两地研究骆文化学者也有了进一步联系。我想:不久的将来,骆文化的研究必将掀起一个高潮,鹅的精神将进一步发扬光大,如果有灵,骆宾王长眠这里一定会感到深深的欣慰!
亘古一檄举世惊,星河暗淡大军倾。
昔人已乘浮槎去,咏鹅诗里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