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集

不要轻易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是孝顺

作者:刘娜 日期:05-10 11:05 字体:  标签:父母 孝顺 阅读:

  看到一则新闻,鼻子一酸,想起了我的父母:前几天,九九重阳节,上海的大润发超市,免费为随迁老人理发。有网友在下面留言:什么叫随迁老人?

  随迁老人,就是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其他地方务工、跟子女团聚、帮自己子女带小孩的那部分老人。这部分老人跟其他老人很不一样吗?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我想把我的亲身经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更多人——在开头我提到的那则有关随迁老人的新闻里,有两个数据,让我感慨万千。

  一项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一项是,大润发超市发布的数据报告中,在超市随机采访的2300名老年顾客中,随迁老人占了33%。

  另外一项是,近七成随迁老人表示,来大润发,会跟相熟的店员唠唠家常。哪怕随便闲扯几句,“今天的大葱多少钱一斤”“今天的水果真新鲜”“您老气色很好呀”,都觉得很开心。

  老年人为什么那么爱去超市呢?如果没把父母接过来住,我也不知道答案。

  工作的第四年,我终于把父母接到了身边。我给他们生活费,他们不要。但他们看见城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又抱怨什么都好贵,嚷着要回老家。他们抱怨晚上睡不好,马路上汽车太吵。我给他们换了新的房间和被褥,他们又说楼上的邻居晚上11点还在走来走去。那时,我工作特别忙,内心焦虑崩溃,甚至嫌弃他们怎么这么多事儿。

  直到有天,我无意中发现:我去上班,他们就在家里坐着,是真的面无表情地枯坐着,电视也不开,怕费电;楼下新搬来的老太太跟他们打招呼,操着一口浓重方言的他们,支支吾吾地开不了口,别人没听懂“啊啊”两句,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他们不去楼下商铺买菜,生怕人家缺斤少两,非要去相隔2公里的超市,那里有免费的班车,当天卖不完的菜包装好后低价打折出售……他们隔三岔五地跑去超市,是因为那里有个售货员是我的同乡,他们能跟她聊几句家乡话……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的父母,是何等孤独。我自以为是的孝顺,或许不是父母想要的。那时,父母在我家待了两个月后,我就把他们送回去了:他们更为熟悉的,是用脚步丈量了大半生的故乡,那才是他们的王国。

  一转眼,这已是10年前的旧事了。现在,我再回故乡,已很少听到“带父母去大城市享福”这种话了。我回老家,看到更多的是安土重迁。说起和子女去城里生活,不少老人摆摆手:“我不要去那鸽子笼里住,跟坐牢一样。”然而有一种父母是不会拒绝去城里的,就是帮子女带小孩的父母。

  年轻人带着孤注一掷的热血和梦想,来到大城市辛苦打拼,从青年到中年,终于安家结婚,生儿育女。但是,辗转奋斗的不仅是我们,还有我们已经年迈,却又不得不背井离乡的父母。年迈的父母,不得不像候鸟一样迁徙到儿女们生活的地方,开始带孙子,做家务,买菜做饭,进行新一轮的奉献。

  我朋友的小孩两岁,她父母从老家过来帮她带孩子。她说她的父母永远都是拘谨的,跟本地的老人玩不到一起。家附近的广场舞,公园里拿着丝巾拍照的大妈,对她父母来说,是另外一个世界。她说她妈以前在老家可爱跳广场舞了,如今,在陌生的城市,妈妈再也扭不起欢快的舞步。

  这让我想起撒贝宁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是孝顺。撒贝宁和妹妹都在北京生活,父母在武汉老家,二老时常说挂念子女。小撒就把二老接到北京,和自己一起生活。但是,事情并没有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他原本以为,子女在身边,父母还有什么不踏实的呢?后来,他明白了:从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父母失去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切断了和熟悉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之间的强韧链接。

  随迁老人来到城市和子女团聚,精神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荒芜。他们弄丢了过去熟悉的事物和人物,在巨大的恐慌里,承受着孤独,却又不愿和子女说,怕给我们添麻烦。

  看过一部关于随迁老人的纪录片,随迁老人的困局,作为子女的我们,看得到吗?

  我妈再一次进城,是帮我带孩子。我要打车,她拒绝;我硬拽她到了餐厅,她看着菜单上标注的价格,弱弱地说一句:“要不我们还是回家做吧。”我们的关系,似乎又回到了十来年前的那种僵局。她来两个月后,开始有些焦躁,有些敏感,但她又隐藏起自己的感受,不敢忤逆我,独自在那儿生闷气。但在我的记忆里,她以前一直是那么豁达爽朗的人。

  因为关注随迁老人,我渐渐学会包容母亲:世界突然变得很小,以前在老家她有邻居和老姐妹,白天一起干农活,晚上串门遛弯儿。在城市里,她什么都没有。后来,我妈帮我带了两个月的小孩,我还是让她回老家了。隔一个月,她又跑过来帮我带孩子:她怕我太累,想做点什么帮我分担,并把这不属于她的责任当成晚年的本分。

  坦白地说,像我们这种在大城市扎根的外地中年人,过得的确辛苦。可拼命奔跑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身后的父母。他们年迈、节俭、固执、倔强,却紧紧跟在我们的身后。他们不是怕被甩开,而是想看看怎样能以年迈之躯,使出最后一点劲儿,再推我们一把。哪怕一点点。

  我们无法彻底改变父母对大城市的诸多不适应,但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更多:带着他们去和小区的物业保安打招呼,骄傲地说“这是我的父母,从老家来,拜托多多关照”;带父母去跳广场舞,认识更多年龄相仿的朋友,不再活在城市边缘的阴影里;当着外人的面儿,多表达对父母的肯定,让他们得到获得感和价值感:“还好有父母在我身边帮忙,不然我可怎么办!”

  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要陪他们变老。我们踩着父母的肩膀,来到更大的城市和平台,也要给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守候,让他们晚年舒展健康。话说,有一次,我故意问特别宠溺我娃的我妈:“妈,我和我娃,你更爱谁啊?”结果,我妈想都没想就说:“那当然是你,因为你才是我的宝儿。”不知道为什么,听完我妈不假思索的回答,我竟然流了泪:还是妈妈的宝贝,是生而为人最大的金贵。愿你是父母的宝贝,愿你拥有这样的金贵。

  随迁父母,不变的是爱。重阳已过,但爱永恒。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