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认识三毛,是通过她的那本书——《撒哈拉的故事》。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浪漫生活的记录。她笔下的撒哈拉沙漠,像一位充满异域风情的女子,时而婀娜多姿,时而性情大变。
而三毛就像一个异乡人,流浪在撒哈拉的沙漠中。
异乡人这个称呼我想是极适合三毛的,因为三毛的一生似乎都在流浪,没有哪个地方是她停留的故乡。
正如三毛作词的那首歌《橄榄树》所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歌大概是三毛对自由奔放的流浪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
-01-
天生的流浪者
三毛早期作品使用的是一个西文笔名叫“Echo”,译音为“厄科”,这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神名。
而三毛其名则来源于漫画家张平乐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她认为这个平凡的名字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她热爱那种旅行式的流浪,于是就以三毛为笔名。
从她使用三毛这个笔名就可以看出,三毛是一个天生的流浪者,终其一生,她都在流浪,大概“流浪”才是她真正的名字。
三毛从小就有一个习惯,喜欢“拾荒”,在她小学的作文中,她写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当一个“拾荒匠”。
她喜欢在外流浪,一遇到新奇古怪的东西她便欣喜若狂。那些在他人眼中是一文不值的垃圾的东西,在三毛心里却是比任何古董都要珍贵的至宝。
三毛曾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又说: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有我个人的心怀意愿,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并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于是,她去了撒哈拉沙漠。她觉得她前世是属于撒哈拉的,撒哈拉是她的情感寄托,是她魂牵梦萦的思念与渴望。
她最终踏上了那孤独的寻找、流浪之旅。和她一起的还有她的恋人:荷西。
-02-
与荷西的沙漠生活
三毛曾记录,在自己安排好了时间预备去撒哈拉沙漠住一年时,除了她的父亲鼓励她之外,另外还有一个人,他不笑话她,也不阻止她,更不拖累她。
而是默默收拾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工作,安定下来,等她单独去沙漠时好照顾她。
这个人就是荷西。
受了这样的感动,三毛大概在当时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和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吧。亦或者,当时的撒哈拉与荷西就是三毛寻找的心的栖息地。
荷西曾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三毛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
“如果跟我呢?”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就够了。”
“你吃得多吗?”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样,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了。
沙漠的生活是寂寞单调的,在这片荒昧的土地上,寻找生活的艺术是何等的珍贵,但是三毛却总能通过她独特的性情让生活开出花来。
她利用自己的知识给人看病、补牙、接生;利用荷西的假期一起出门自驾旅行、探险、去海边捉鱼;和荷西一起偷看当地人如何洗澡结果被追。
她还通过捡拾垃圾来装扮自己的家,用废轮胎做了高级舒适的坐垫,用废木板打造了书橱、衣橱、桌子、床,还别出心裁的制作了沙发、窗帘,添置了冰箱、电视、录音机。
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枯燥乏味缺乏乐趣的沙漠,竟然可以有这么一个温馨舒适的家。
在撒哈拉沙漠的三毛,是充实快乐且安定的,或许就像她所说,她前世是属于撒哈拉的。
-03-
流浪的人终究要流浪
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若心栖息的地方失去了,流浪的人终究要去流浪。
三毛与荷西结婚后的第六年,荷西在一次潜水中意外离世。三毛那颗短暂安定的心也跟着去了。
就像三毛所说:“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三毛终其一生都在流浪,遇见荷西之前是身心俱流浪,遇见荷西之后,才算是心有了栖息地,过了一段心安定的生活,只有身体是流浪的。
失去荷西之后,虽然结束了身体的流浪,但我想流浪的人终究还是要继续流浪,只不过这一次的流浪,是心的流浪。正如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失去荷西的三毛是痛苦的,所以她才会选择放弃责任和生命,追随着荷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