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闲来无事,想去午睡偏又睡不着觉,便依靠在床头,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书,翻看目录,选了一篇文章看了起来。这本书放在床头柜许多天了,却是一直都没兴致去看。书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我翻看的是其中的一篇《阿金》。
故事原是以奇、巧取胜的,而《阿金》的故事,偏偏是平平淡淡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幕——阿金想要娶媳妇,作为朋友的地保来规劝他。故事虽然平常,整篇文章看完,倒是叫人颇有点感慨。
古云有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阿金有了点积蓄,预备和寡妇结婚,这是人之常情的事。除非是在封建时代,有三从四德的束缚,寡妇再婚,是为失节,在民国时期,这已不算是件事了,连谈资都排不上。地保因为“妇人太美,麻衣相书上写明‘克夫’,不大愿意阿金勤苦多年积下的一注财产、一份事业为一个相书上注明克夫的妇人毁去”,而来拦住阿金,劝他多想一天。地保的出发点是为阿金好的,尽管依我们这群局外人来看,地保太“封建迷信”了。不过——万事最怕的就是不过二字——就在这多想一天的时间里,阿金无意间进了赌场,输光了积蓄。当然,婚肯定也是结不成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的结果,阿金是料想不到的,地保更是毫不知情。
倘若没有地保的阻拦,阿金应该是去了媒婆家里,下了定钱,定下婚事,万不会有输光的惨事。这事能怪罪地保吗?在自私自利的人心里,似乎是要怪罪的,因为在某些人的逻辑里,阿金祸事的起因,是由于地保的阻拦造成的。现实社会中,这样的情景,俯首皆是——我们采纳了朋友们的好心建议,如果结局是美好的,我们大多自夸自己的英明果决,对于朋友,顶多一句惠而不实的感谢,甚至连感激之情都没有;假使有一丁点的损失,便要怪罪起朋友们来了,似乎没有朋友的多嘴,就能免除那些损失。我想,这就是人性中的劣根性吧。
阿金原本的初衷,是要拿积蓄娶寡妇的,“决计让地保到夜炊时回家,再上媒人家去下定钱”,等他输光出来时,“天当真已入夜了”。短短的几个时辰,阿金就忘记了他的初衷,忘记了开始时是如何迫切地想去媒婆家。这是很可怕的现象,在人生成长中,我们周边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诱惑,诱导我们偏移规划好的轨道。如果,不能把持好,谁都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