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不只是对读书人的一种劝勉,更是书中丰富内容的最具代表的举证。一篇优美的散文,一首精致的小诗,一个深刻的故事,让我们在享受美的同时,也经历着心灵的洗礼。在文字里头,我们会有会心的大笑,不住的落泪,黯然的振作和由浅而深的思索。文字寄托着我们的愿望,描绘我们的想象,勾勒我们的心情。
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会不自觉的跟着故事里的人物走,设身处地的为他(她)着想,高兴抑或伤悲。当男女主人翁第一次邂逅后,我们会猜测他们第二次的相遇;当两人因为一个误会而陷入僵局,我们想进到书里为他们化解;当一个美满的结局来临,我们合上书好让它永远停留……很多时候,我们竟忘了自己是谁,随着一声汽笛声去了。
无事时,总是喜欢翻出一本自己喜欢的诗集,诗人是生活的永远追随者,无论生活有多么的艰苦,都要在最寂寥的时候唱出响动。看着念着唱着诗里的一字一句,猜想着诗人的心情也慢慢地安抚着自己的小小心事,我们会被诗人那份热爱生活的情愫所感染所陶醉。在诗里,我们跟随诗人游历名山大川,行走悠然的小径,品读爱情的悲切与热烈,心平气和的咀嚼那些隐匿的不满,啜一小口飘洒在夜空的寂寞。如果真有幻境,那么诗人就是这幻境的缔造者。在炼狱的火炉里,煅造出我们生活的勇气;在我们未曾到过的山头,唱响我们的呼唤;在如烟的梦境里,找寻我们期盼的佳地。
当我们读到“什么是寂寞,没有人可以想念”,当我们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我们读到“相逢何必曾相识”,当我们读到“缘起缘灭原只是命中注定”,我们还会去较真什么?只是我们那颗时刻跳动的心,在时刻扰乱着我们。“大愚若智”竟会遭到大多数人的误解,有时候还真的是“难得糊涂”。想的太多就会有更多的想不通,就会有更多的烦恼。命运的最残忍的一个原则却是,在我们经历过后,才知道原来一切并非我们所想的复杂,“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最值得读的有很多,苦情则是最耐人寻味的,最牵动人心的。怀念流泪的时候,怜悯“金陵十二钗”的悲惨遭遇,试想黛玉眼看春花落尽却无能为力时的万般无助,心念英台即将嫁与不爱之人背信弃誓千丝难断的苦楚,不忍焦刘殉情造就“孔雀东南飞”的凄美神话。可千万别陷得太深,让她们复活,让伤心重演。只是我们相信,当春花再次溢满枝头,那对彩蝶定会双飞花间。再也不会有那个伤心的人儿手把花锄临水洒泪的那副心酸了。
有时候,我们的性格不是我们的本性,是那本书中人物的言语。突然冒出的一句话让我们自己都不知所措。一些别人从未听过的字句,让人顿时目瞪口呆,也陷入沉默。走在路上都沉浸在情节中,埋头苦思着,像是在寻找一个无声的回答,来说服自己。
书的芬芳异于任何一种花香和人造的茗香,翻开她,她会熏醉了你的心,让你在每一张页上独自舞蹈,拨弄起字字句句的纤弦。
爱上寂寞的文字,也爱上寂寞的心。枕边书陪伴我们走过每个漫长无眠的夜,将心事无限放大飘渺,经过千山万水的跋涉,最后回归温床熟睡了去。那时寂寞也睡熟了。
2009年9月7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