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冬腊月的风,像刀片一样,吹在脸上生疼。田间地头,嫩绿嫩绿的麦苗,在寒风中倔强地生长,使劲地把大地染绿。但,无论是无情的风还是疯狂的苗,都阻挡不了游子归乡的步伐。
整整三年,疫情阻隔两茫茫。终于熬到疫情放开的消息,归心似箭的人们,像潮水般的涌向家的方向。今年的景象不同以往,无论是机场、车站、公路,就连农村的田间小道都是回家过年的游子。
盼过年、恋家乡、念亲人。回家过年,一半是为了团聚,一半就是为了追忆。要不怎么会有人,年三十到家,初二就开始返程了呢?因为大年三十和初一这两天是年的关键。大年初一是走亲访友、拜访长辈、看看故交的日子。但,在年三十的这天,有一项神圣而庄重仪式一定要完成,那就是上坟。这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回家过年意义所在。祭奠失去的亲人,追忆过去的时光。
2
打我记事起,就有了这个上坟烧纸的传统美德,祖祖辈辈也不知传承了多少年。
今年上坟,是我疫情三年后第一次。
“你们兄弟姊妹几个,早点上坟给你伯烧纸了,晚上一起吃团年饭呢。”年三十一大早,母亲就催着我们回老屋上坟烧纸去。
早上,丢下饭碗,我们就匆匆往老家赶。我们知道,若再磨磨蹭蹭恐怕母亲又要唠叨了。大过年的,让母亲有个好心情是做儿女最大的孝心。
沿途一路非常热闹,大都是到祖坟烧纸的人们,平日里宽敞的马路骤然变得拥挤起来,在乡镇上重要的路口不时有交警忙着疏通道路。
沿路卖火纸鞭炮纸钱的门市生意非常火爆,家家门店都是门庭若市。
“来,给我买两捆火纸,两挂鞭炮。”
“这点火纸我全要了,几年没回来了,给老人家多烧一点。”
“给我来个大挂鞭炮。”
“把那个最大的烟花那个我。”
……
看着从外乡回家的游子,是这么热切和激动,我的内心也有些莫名的动容。是啊!回来一趟不容易,还不乘机给失去的亲人送去厚厚的“礼物”,以表达自己满满的“心意”?
3
“伯,我们回来看您了,给您带来了最爱喝的酒,最爱抽的烟!”跪在父亲的坟前,我们边烧纸,边“提醒”着在天之灵的父亲。
“爷爷,您的孙子给您磕头了,给您送钱来了,平时不要舍不得花!”虽未谋面的孙子,跪在爷爷坟前,连磕三个头,也跟着大人念念有词。
“妈,您在那边还好吧,您的儿子来看您了,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大侄子跪在他母亲的坟前,一番话感动着身边的所有人。
……
在偌大一个坟地,都是前来烧纸的人们。都在完成着同一个的礼程:烧纸、磕头、放鞭(或烟花)、给坟添土等。
鞭炮在噼噼啪啪响着,烟花呼叫着冲天而上,焚烧的火纸升起阵阵青烟,原本冷清的坟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站在坟地里,我此刻陷入了深思:人们常说“活着不孝,死了胡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能每年给逝去的“亲人”烧纸、磕头、放鞭、添土,又何尝不是一种“孝”?我认为这种孝,既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惦念”,更是对活着的人一种“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