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集

风吹岁月老,潮人弄潮新

作者:陈佾生 日期:04-09 12:04 字体:  标签:岁月 阅读:

  什么叫沧海桑田?站上风吹岭古渡口,放眼眺望,你就会得到最形象、最直观的解释。

  远处田野郁郁葱葱,一碧万顷,白墙黑瓦的房舍交错其间,天际水波浩渺,沧海茫茫。

  仅仅过了一两百年,古渡口的海岸线就后退了几公里,沧海变桑田。

  脚下就是风吹岭古渡口所在地。明清时期,这里是饶平乃至闽粤交界地区对南洋的贸易港口和潮州府百姓下南洋的重要始发地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地方政府稽查缉盗的关卡。

  有摩崖石刻为证。

  渡口附近,各个时期,各种字体,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或文人墨客留下的石刻20多处。如明万历五年闽广副总兵晏继芳题的“闽广达观”,以及其它如“海阔天空”,“水天一色”,“闽粤一览”,“玉柱天观”,“缉获盗贼”等款式各异的石刻。这些石刻,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风吹岭秀丽的风光,见证了古渡口昔日的繁荣,也为此地注入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它成为闽粤交界一处独特的文化遗存,声名远播东南亚,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海外潮人魂牵梦绕的乡愁之地。

  耳边山风飒飒,阵阵作响。身边寻幽探胜的游人,三三两两,或漫步,或驻足,或说笑,或拍照,悠闲自在,轻松快乐。这里,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时光倒退几百年,这里却经常上演这样的镜头:

  丈夫挎着布背包,腋下夹着一把油纸伞,妻子拉着丈夫的手,泪滴模糊了双眼,千叮咛万嘱咐,久久不肯离去。海边帆船上,一群神情凝重的男人正频频挥手与岸上的亲人道别……

  船上桅樯高耸,风帆正举,出发在即。

  “天连着海,海连着天,离别家园红头船。为了过上好日子,好日子,阿哥下海到天边,到天边。红头船近,红头船远,别忘了阿妹,别忘了家园……”

  宋祖英的这首《红头船》(清雍正以后,朝廷规定,潮汕地区出海船只船头统一刷红色,称“红头船”),道出了近代以来多少下南洋的潮汕男人的辛酸,诉尽了多少潮汕女人对丈夫的牵挂与不舍!

  饶平风吹岭古渡口,澄海樟林古港、程洋岗、沙汕头,潮阳达濠、海门,惠来神泉港,一个个潮汕地区红头船的始发地,书写了一部部潮人开拓进取,海外创业奋斗的悲凉与辉煌的历史。

  沧海桑田。如今风吹岭下早已不见滔滔海水,替代而起的是一片片良田,村舍与池塘。唯有这一处一处的摩崖石刻仍在聆听远处的海涛翻滚,海鸥飞鸣;还有脚下这条石板铺就的古道,光溜锃亮,静卧于风吹岭之上。

  风吹岁月老,风吹岭下潮退去。风吹岭,风吹去的是昔日的辛酸与悲凉,屈辱与贫穷;吹不去的是潮汕人民求生存求发展的坚定信念,战胜困难改变命运的不屈意志,勇立潮头、敢于拼搏、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这就是一代又一代潮汕华侨创造的红头船精神!

  “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正会赢……”一首《爱拼正会赢》是红头船精神的最好诠释。正是靠着这种红头船精神,才锻铸出一代又一代潮商的脊梁,塑造出潮商文化的光辉形象!

  是的,从众多古渡古港驶向东南亚,驶向世界各地的红头船,载去的不仅仅是一代又一代潮人的身影,更是历久弥新的红头船精神!

  红头船精神,己随着潮人的足迹,花开全球;红头船精神,也正随着新时代的节奏,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岭上,一座座巨型风力发电机塔挺立于山巅,与不远处潮州港大唐发电厂高耸的烟囱遥相呼应,撑向蓝天……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