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集

继父待我如亲生

作者:刘桂英 日期:11-22 15:11 字体:  标签:继父 阅读:

  1964年母亲带我走进了继父家。继父的前妻早年病逝,也没有留下子女,他比母亲大十多岁。懂事后我才知道:母亲的这一选择完全是为了我不受委屈。

  由于生父去世时,我年纪太小,基本上没什么印象,加之我从小就乖巧、听话,因此很讨继父的喜欢,所以父女俩人很快就建立起了感情

  继父不仅有文化,而且特别喜欢读书,尤其是古书。父亲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全是竖版繁体字,我当时根本看不懂,但却很早就了解其内容。那时候父亲每天晚饭后,都要像评书联播式的给我讲一段。

  上学后,父母轮流接送我,在当时很少有家长接送子女的,我是个特例。因为当时我刚从农村到市里,父母担心我走丢了。

  冬天到了,我所在的共和小学教室里需要安炉子。一天放学后,我们很多同学都留下来和老师一起安炉筒子。当时我们年龄小,什么也不会干,安了很长时间也没安好。

  天黑了,父亲风风火火地找到学校来,他满头是汗。一进教室门就冲着班主任郑老师高声说:“都这么晚了,你还不让学生回家,你知道家长有多着急,再说孩子们这么小,他们会安什么炉子?”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老师的脸通红通红的,一个劲地对父亲说对不起。

  父亲尽管对老师不满意,但他还是帮着老师把炉子安装好后才带我回家。

  许多年以后,父亲当时满头大汗的样子还常常出现在眼前,它已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和继父之间的感情像藏酒一样历久弥深。记得1966年父亲支援“三线”去水城。送父亲走的那天,从家里出来到火车站父亲就一直拉着我的手不松开。

  火车启动了,我满眼是泪冲着父亲大声喊:“爸爸,你要注意身体,我会经常给你写信……”

  父亲在水城工作不到两年,我和父亲通信达50多封。父亲给我的回信就像一个老师给学生批改作业,把信中的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一一纠正,并且不断地表扬我、鼓励我。

  继父在世时,不止一次对他的弟弟和侄儿们说:这个女儿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有这样一个女儿,这辈子知足了。而在我的内心深处早就埋下一个愿望:一定要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1975年我参加工作后,尽管学徒工资才19元,但每月开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买一条“向阳”烟,到了节日,必买一条“红玫瑰”或是“大生产”。

  我以为从此就可以好好孝敬父亲了,可老天却只给了我短短的一年时间。

  1976年母亲做乳腺癌大手术后,父亲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由低烧到高烧不退,由市内医院转到了千山结核医院住院。在那些日子里,我把重病的母亲委托给同事照顾,全身心地陪在父亲身边。那时候我的心里就一个念头:我必须留在父亲身边。否则他会孤单,会悲伤,会没有信心活下去。

  我陪护了父亲一个多月,后又转回市内医院,但医生也无回天之力。在那年寒冷的冬季,养育我十二年的父亲永远地离开我走了。那一瞬间我就像随风飘落的一片秋叶,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多少年过去了,我始终不相信父亲已经走了,因为想念,感觉他就在我的身边,从来未曾远离。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