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鼓励给“老弱病残孕”特殊人群让座,可在我眼里,有一类人比他们还需要座位,那就是中学生。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每回坐车,只要我身边站着中学生,我都会主动起身,把座位让给他们,不管那座位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最重要的是,我在让座的时候,不会像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一样说上一句:“您坐我这儿吧!”也不期待着他们说一句“谢谢”。我只是做出要下车的假动作,默默地站起来,找一个好扶的地方站好,什么话也不说。
因为他们是中学生,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一句“你坐我这儿吧”,会让他们奇怪,让他们不舒服,让他们感觉受了伤害。所以在让座的时候,我必须得让他们感觉这个座位坐得自然,而不是如坐针毡。
他们需要一个座位,卸下沉重的书包,闭一会儿因早起和读书过多而劳累过度的眼睛,放松一下考试和作业带来的紧张压力,保存一下不太富裕的体力和脑力,以应付回家后长达几个小时的奋战。这种奋战也许要持续到夜静更深时分,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一头倒在床上,歇上那么几个小时,就又是忙碌而紧张的一天了。
他们需要一个座位,把课本从书包里拿出来,背上几句课文,几个公式,几个单词,车不太颠的时候,也许还可以在作业本上写上几个字,这样回家以后的功课量也会少了一些。我经常看到这种场景:有幸找到了座位的中学生将膝头当作课桌,书和本子都在上面摊开,书包撂在脚下,手里握着笔,深深地低着头,听着车厢的嘈杂,就着昏暗的光线,随着车厢的颠簸,一行行一页页地看着书,一道道地做着题,那低头深思的样子既可爱又可怜,成了车厢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有朝一日,当我也成了“老弱病残孕”中的一员,当我上了一辆满载的公交车,当售票员要求一个穿校服的中学生起来为我让座时,我会拒绝她的好意。我会对她说:“让孩子坐着吧,他/她比我更需要这个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