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岁时,就进了妈妈单位的托儿所。妈妈的单位是一家小厂,托儿所不大,很简陋。他在家门口常听到别的孩子介绍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多么多么大,有多少玩具,阿姨讲过哪些故事。而他所在的托儿所只有七八个孩子,一个阿姨,几乎什么好玩的东西都没有。
他常闹着要转个幼儿园,有时甚至早上一起床就拒绝再去托儿所。有一天,妈妈忍无可忍,狠狠地呵斥了他一顿:“不听话,就把你锁在家里。再哭,妈妈就不理你了。”他不再吵闹,妈妈一边让他吃饭一边认真地对他说:“孩子,妈妈也想把你送到条件好的幼儿园去,可那要花很多钱。自从爸爸离开我们,妈妈很难为你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妈妈也不想这样。”
他静静地听着妈妈的话,似乎听懂了一些,然后轻轻地点头,眼里还含着泪花。
后来,他进了妈妈单位办的小学,各方面条件依然很差。毕竟是孩子,他的毛病又犯了,总吵着想换个学校。妈妈没再发火,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不管你听不听得懂,妈妈必须告诉你一句话——有时候生活是无法选择的,你必须学着去适应才行。家里条件不好,你会选择别人家去做别人的儿子吗?”
妈妈打的这个比方在他童年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那以后,他再没提转学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领悟了妈妈那句话的内涵:有时候生活真的无法选择,但必须学着去适应才行。他的中学时代依旧清苦而暗淡,但他比别的同学显得成熟懂事。高中毕业,刚刚恢复高考不久,他考上了中专。之后,他被定向分到妈妈的小厂。那时,国家统一分配,能进一个国修正已经不容易了,虽然他并不喜欢这个熟悉的环境。
十几年后,体制改革,他成了这家小厂的厂长,也成了妈妈的骄傲。后来,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利税大户,他也成了优秀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