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办公室改稿子到晚上十一点左右,喵喵妈忽然来电:“出事故了,喵喵被独自锁在车里,车门打不开。现在娃在里面哭。”
原来妈妈把孩子放进后排婴儿座椅时,顺手也把钥匙放在了后座上。之后她关上后门想去驾驶座,却发现车已上锁,无论如何都打不开了。孩子被关在了里面。
我让她稳住孩子,等我四十分钟,送来备用钥匙。
我反复告诉自己:不会有事的,问题不大,一共才十七公里,虽然有小段拥堵,但全部车程不过四十分钟。再说,当时气温为二十六七摄氏度,那辆车停在地下车库,又是夜晚,车内的温度不至于短时间内升得太高。喵喵应该能挺住。
路上车不少,红绿灯更是显得格外多。车厢里似乎闷热起来了,孩子哭得很凶,让人忍不住想要破窗。但我想,如果孩子在哭闹,说明暂时无妨,可以等。如果孩子出现萎靡、昏昏欲睡的状况,那么才需要破窗救人。
车过了长江大桥。前方信息不停反馈回来:喵喵挣脱了安全带;她开始掰车门,似乎在尝试自救,但打不开门;接着,她哭着爬到驾驶座,胡乱操作,还点燃了汽车引擎。
我却实在无法再快了。还有十分钟。这时,喵喵妈想到一招——放动画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于是隔着窗户给她放《小猪佩奇》。竟然起作用了,感谢佩奇,孩子努力平静下来,开始抽噎着看动画片。
于是,最后几分钟在动画片中平稳度过,我赶到了那个车库,打开了车门。
等惊魂方定,把女儿抱在怀里,她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此前,我设想了许多她被抱出来后的情景:她可能会哭个不停,甚至留下心理阴影,从此再不肯坐车。可面前的喵喵完全不是这样。
她心情很好,叽里呱啦地说话,反复地说:“我刚才在车里面哭啦。”“但是没关系的,我吃颗糖就好啦。”
听到这些话,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就想流下来。此刻,真想马上冲到外面,去给她买一颗糖,什么糖都好。
在回去的车上,她还说:“妈妈不着急,没事的。”这个两岁的孩子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试图安慰我们。回家的路上,听着她说话,我心里涌动着的一个词,就是“感激”。平时,我们老是流行一种教育方式,让孩子对父母“感恩”。教育小孩子要感恩父母,表演给父母端茶、洗脚之类。
事实上,想想自己,我对女儿究竟有什么恩情?把她带到这个陌生、未知的世界上来,我从未征求过她的意见。至于我养她、教育她,那是我应该做的,是法定的义务,何来什么恩?相反,不是孩子要感恩我,而是我要感谢孩子。感谢孩子的成全和陪伴,感谢她的宽容。感谢她居然说“吃颗糖就好了”,在我们犯了这样智障般的错误之后依然爱我们。
感谢孩子提醒了,父母一定要做一扇可以打开的窗子,不是封闭的,能吹进来风,看得见星星。关键是,绝对不能把孩子锁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