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水桥上忆往事,
回想曾经辉煌时。
马嘶牛叫音还在,
昔日孩童去哪寻?
清晨,我独自跑步来到李楼漫水桥。看见儿时曾经无数次走过的李楼桥,现如今却成了一座让人休闲散步的断头桥。1971年,时任洛阳市委第一书记的赵玉轩到李楼走访,体验了群众出行不易后,在李楼组织召开现场会,市委、市政府和洛阳厂矿企业共同筹资6万元,由李楼公社组织当地社员出工出力建设。该桥全长176米,22孔,跨径8米,桥面宽6米,1971年12月16日开工,次年5月25日竣工。
李楼漫水桥的竣工,让千百年来李楼群众过往洛河的摆渡生涯,正式退出了舞台。洛河南岸方圆几十里的人们,以肩挑手提和架子车或用骡马牲口车,把蔬菜、粮食和各种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进了城市,给七、八十年代的洛阳城增加了无限繁华。1982年7月中旬,洛阳经历了历史上最大一次洪水,洪峰流量6200立方米/秒,洛河周边低洼村镇皆成泽国。而所谓的李楼漫水桥,就是水能漫过桥面,也称水中桥。平时桥面离水面较高,人和车可正常通行,一旦汛期来临,河水猛涨漫过桥面,就得在河两岸拉上绳索禁止通行。这次百年不遇的洪灾后,李楼漫水桥又经历多次洪峰漫水考验,一直安然无恙浑然不倒,展现了洛阳人在技术、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以实干、会干、能干的建桥精神。
此时此刻,我似乎再次听到漫水桥上马嘶牛叫的喧杂声,并隐隐约约地看到有无数的大人、小孩,他们手拉肩扛或拉着架子车,在漫水桥上来来往往奔波忙碌的身影。看着现如今的李楼漫水桥,我的内心既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儿时我童贞模样的留恋。
迎着初升的太阳,沐浴着耀眼的万道霞光,我好想好想看到哪个留着青鼻涕,趴在爷爷背上或躺在爷爷怀里撒娇哭闹的小男孩。现如今,此地早已是物是人非,我不知道哪个小男孩他在哪里?我更不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