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小记

作者:邰小庆 日期:08-27 12:08 阅读:

  “小雪”的头一天,大清早,家玲打来电话说,约了几个老同学出去玩玩,希望我能一同前往。我下床拉开窗帘,只见外面的地是湿的,树枝花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也不闻鸟雀欢快的啼鸣。夜里下了雨,虽说此时已经停了,但是天空阴云密布。我问家玲能不能改日,老天恐怕靠不住。家玲兴致挺高,口气坚决地说今天肯定不会下雨。既然她游兴很浓,我也就不好扫她的兴了。再说,反正她有车,即使下雨,我也不用担心。家玲是我们班美眉,为人热情,办事干练。修长的身材,戴副眼镜,教授一般。她是个话唠,是同学群里的活跃分子。草草洗漱后下楼,等了不过一支烟的功夫,车来了。一路捎上琦萍、老冯、老武,便出城朝东驶去。

  太阳挣扎着想穿过一天的浓云,偶尔露出一个如同羊脂白玉质地般的圆盘。一阵阵冷风从车窗缝隙吹进来,带着野外清新而又潮湿的气息。约摸半小时后,我们的车已经停在了此行首站薛津镇上,一行五人下车徒步往老街走去。

  细得像鸡肠子一样的老街一眼望不到头,没什么行人。街两边商铺云集,只是生意冷清,掌柜们用麻木的眼光打量着我们。走不远,我们便来到家玲极力推荐的“谢家馄饨”店。店铺不大,食客寥寥,和她之前所描述的门庭若市有些不大相符。等了大约十分钟,五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被服务员端上了桌,外加油条、荷包蛋、臭干子。八点多了,早过了平日早餐的时间。五个人狼吞虎咽,片时,便一扫而空。和“千里香馄饨”相比,“谢家馄饨”要清淡许多,这倒更适合我们江南人的口味。

  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决定到不远处的“叶家桥”去看看,据说那座桥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高科技、快节奏生活,让现在的人越来越对大自然和古迹遗存产生兴趣,对先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无尽的期盼和向往。似乎想重回农耕社会,做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或箪食瓢饮、安贫乐道的闲散之人。不过,假如时光真能倒流,恐怕我们又要怀念互联网,怀念朝发夕至全球漫游的交通工具和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方式了。

  我们利用手机导航,找到了距离薛津镇大约五公里远的“叶家桥”。这座桥,在本县境内稳稳当当存在了几百年,我们居然一无所知。大桥巍然挺立,古风悠然。虽说仔细看,桥栏杆有被现代人修复过的痕迹,但大体上还算符合对文物古迹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桥面上的青石条,历经几百年人踩马踏,有的地方已经光滑如玉。而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惑的是,在桥面两端的斜坡上,分别凸出了两块麻条石,犹如今日某些危险路段的减速带,这是起什么作用的呢?后请教了几位高人,说法不一,而且哪种解释都无法让我彻底信服,只好先做存疑,等以后再说了。扎根于桥身石缝间的苔藓、凤尾蕨和矮小的灌木,青枝绿叶,相得益彰。在初冬阴冷的日子里,依然呈现出勃勃生机,映衬得古桥更加沧桑老迈,也为古桥增添了无穷魅力。桥下清澈透明的河水,在风的吹拂下,漾出层层涟漪。几只鹅,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们一边赞叹古人造桥技术之精良,一边忙于拍照。我把竖立于桥头的“简介”摘抄如下,以飨读者:叶家桥横跨丹阳河,连接薛津、新市,是历史上当涂至溧水官道上重要桥梁。青石条结构,5孔拱桥。长44米,高8.5米,宽8米,建于明弘治年间。工艺精细,气势磅礴,素有“江东第一桥”之称。据传,叶家桥为当地叶员外所建。大桥竣工之际,貌美如花,心地善良的员外独生女,为免老父之忧,为保大桥千年永固,投身丹阳河献身祭桥。当地村民为永世感戴叶员外父女功德,将叶家村也改名叫叶家桥,并立女儿碑纪事。叶家桥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回家查了一下,“明弘治年间”是公元1488年,距今530,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坐龙庭的时候。他在位18年,36岁驾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是个好皇帝。他提倡一夫一妻,人品极佳。他轻徭薄赋,广开言路,开创了“弘治中兴”时代。时光流逝几百年,曾经沧海变桑田。我们站在大桥上,除了感叹岁月无情、除了感叹先民不朽的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除了凭栏远眺且听风吟之外,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多拍几张照片,让群友们一起分享了。

  离开叶家桥,我们驱车来到了小丹阳,想品尝著名的“丹阳羊肉面”。看看时间还早,胃里的馄饨尚未消化殆尽,得先找个地方消消食。于是,经一位路人指点后,我们扑向“七仙大福村”。

  这是一处刚建成不久的风景区。或许是天气不好的缘故,除了我们几位,几乎不见其他游客,清静得很。没什么耀眼的景观,无非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奇花异草。不大的一方水面,被命名为“仙女湖”,不知道可是七仙女下凡在此沐浴打扮之处。山上建有“圆通宝殿”,雾锁烟笼,气势雄伟。家玲、老冯却懒得上去,我和琦萍、老武拾阶而上。到了殿前,发现大殿的门虚掩着,四周一个人影都不见。香火如此不旺,我们兴味索然。下山时,琦萍说,她透过门缝,看见里面有个和尚在玩手机。无人进香,门可罗雀,闲得难受的和尚不玩手机能干什么呢?这年头,又有几个僧人当真是为了弘扬佛法而出家的呢?

  丹阳的羊肉面馆众多,家玲说,最著名的那家,是桥头“河东饭店”,味道特别,美名远播。按照她的意思,到了丹阳,如果没吃河东饭店的羊肉面,那就像是到了北京没吃全聚德烤鸭一样冤。去那里一看,果然名不虚传。门前车辆台台,店内座无虚席,想吃必须等。这种现象,我此生到目前为止也只遇见过一次,那是76年在上海淮海路一家餐厅。我们正打算另换一家,不知老冯和店里的服务员做了怎样巧妙的沟通,很快,一张桌子腾了出来。

  说实话,我实在吃不出这家饭店面条的味道究竟特别在哪里,倒是挥之不尽的“饭苍蝇”,让我感觉这家饭店的确很“特别”。见我们有些皱眉,老武风趣地说“没事,这时候的苍蝇不打籽(产卵)”,众人闻言失笑。老武如此避重就轻,令人捧腹。苍蝇对人类的危害不只在于“打籽”,更在于它那六只从来都不洗的脚。

  出了“河东饭店”,我们打道回府。回程路上,顺便拜谒了三国时期东吴第三代国君孙休墓。虽说孙休不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皇帝,但他毕竟黄袍加身,做过皇帝,蜂鸟虽小也是鸟嘛。桑梓之地,长眠着一位帝王,岂不让我们引以为傲!这座规模有些寒碜的帝陵,历史上曾数次被盗。尽管如此,近年的发掘中,仍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我们发现,整座陵墓被一大型建筑物覆盖着,盖成了一座纪念馆。只可惜尚未竣工,玻璃门上了锁,我们的目光只能透过玻璃门窗向内窥视。看不见墓室,只能看见封土以及供游客参观时行走的回廊,和西安兵马俑纪念馆内部结构相似。我们无奈地在四周拍了几张隔靴搔痒的照片之后,悻悻地离去了。

  家玲说得不错,今天果然没下雨。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文学爱好者
本站网址:520740.com,百度搜索:文学爱好者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