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岁才有第一个孩子,在此之前,我娘的催生大法已经炉火纯青。比如吃饭吃到一半时,她会感叹“要是多个人一起吃该多好”;出门逛街时,她会突然直奔母婴店,拿起小衣服细细摩挲;参加同学聚餐、同事聚会后更不得了,每次回来都要怨气冲天地细数一番——谁给她看了孙子的照片,谁给她看了孙女的视频,谁给孙女买了好玩的玩具。我试图引导:“你的同事、同学里总有人还没有孙子或孙女吧?”我娘眼神哀戚,说:“没有了,我是最后一个。”
本以为催生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后来我查到一些研究美国催婚的论文,其中一篇就是《父母想抱孙子的压力对年轻人进入婚姻与同居状态的影响》。研究结论是:母亲倘若渴望孙辈,对其子女进入婚姻或同居有着“巨大的、独立的、显著的影响”。
还有一篇《对进入父母身份的代际影响:妈妈的偏好如何影响子女的家庭与非家庭行为》,结论是:母亲越是认可“早婚、大家庭、低学历、全职妈妈”,其子女就越有可能早结婚、早生娃。父母为什么要催生?原因可能很复杂:首先,年轻一辈会感到体内的“为人父母生物钟”在滴答作响,年长一辈也有“为人祖父母生物钟”在倒计时,后者每天都感觉自己离死亡更近一点,就觉得自己抱孙子的希望更渺茫一点。
其次,孙辈可以带来不少收益——有些家长无事可做,希望孙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有些家长则认为孙辈能让自己子女的晚年有所保障;还有些家长真心喜爱小孩,希望再度体验养育小孩的乐趣;同时,养育小孩还能回收这些年给出去的红包。
再次,孙辈自带“传承感”。网上那句戏谑之言“你家有皇位要继承吗”一语中的,家长往往希望自家的血脉、姓氏、辛苦积攒的家族财富或产业有人继承。就连我这种只有一套小房子的家庭,我娘都会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叹息:“你说你没个孩子,以后这套房子留给谁呀?”
我劝我妈:“咱们不要这么想,世事往往出乎意料,比如突然地震把这套房子震塌了,你到时候就会觉得,当初为这套房子留给谁而烦恼实在太傻了……”我娘说:“鸡毛掸呢?我那根祖传的鸡毛掸呢?”
女儿啾啾出生后,我娘一心扑在她身上,每天眉开眼笑,连扫都不扫我一眼,懒得理我。
有时我也在想,等啾啾长大后,我会不会也以“希望你体会一下我当初有你的喜悦”为理由开始催生。不过我又读到一篇文章,里面建议想要催生的父母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多出去走走或跑跑——这么说来,也许到时候我就变成一个老年马拉松选手了,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