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的庐山,之前却不曾涉足。总想着这么近随便找个时间就杀过去了,何必纳入计划呢,这样想着想着就过了好些年了。到了前几天,好了,我居然与童找到共同点了——我们都要第一次上庐山啦。
7月28日
中午一点半在汉口吃完中饭,我们自驾车向庐山进发了。傍晚六点,到达庐山脚下。六点半,到达山上。半小时前的暑气消失得无影无踪。诚如白居易所赞“初到恍然别造一世界者”。
我们住在含鄱口宾馆,其实是中科院的疗养所,是庐山上唯一一个生活用水为矿泉水的宾馆。也就是说我们洗澡的水其实都是矿泉水,真奢侈啊。从宾馆门口到我们住的一号楼有大约300米的距离,沿途修筑了三座亭子和若干吊桥连廊,无论是造型、用材还是风格都和山体搭配得相当协调。
7月29日
四点半被闹钟叫醒。今天的安排首先是含鄱口看日出。五点整,我们驱车十来分钟来到含鄱口。虽是周五,并没到客流的高峰,比我们到得更早的却大有人在。大家都在朝犁头尖上峰攀登,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犁头尖,顾名思义,可以想象它的陡峭。我们一路几乎是垂直向上攀爬。终于找到一个落脚点了,环顾四周,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夹杂着天南海北的各色口音,都在兴奋中等待。我们的前方正是五老峰——侧着头看,五座山峰倒真是与毛主席的侧脸无比神似。大家猜测,太阳会从五老峰左边的第二个山坳里升起,因为红云最早从这个山坳里出现。等待的过程因为焦灼和激动显得特别漫长。慢慢地,人群中有人开始为太阳加油,有人喊“加油——”有人喊“用力——”,引来大家笑声一片。天边的越来越红,云彩开始出现了各色形状,童指着一团云说是凤凰,一看,还真像。旁边的差不多大的孩子们开始了看云说话比赛,并且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马、像龙、像怪兽……反正说什么就像什么。天边越来越红,山坳处似有红光动摇,有人高呼“出来啦!”——却是自作多情了。不久,人群开始齐声倒计时了——还是无效。它并不善解人意。也是,它是谁,何以要解人意?千呼万唤不出来,人群遂开始三三两两轻声聊天。突然,一阵惊呼——再看时,一轮红日已跃然山上,几秒钟后,红光耀目,令人不能直视。身边一个汉子开始了引吭高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随后,几十人开始合唱,歌声苍劲质朴,是地道的陕北口音。其余人有小声唱和的,有微笑不语的。我极目远眺,亦同步精骛八极,深感姚鼐《登泰山记》里的日出那段写得真妙啊——沈和婷在这里就好了,可以给我们高声朗诵出来,和他们的《东方红》合唱正好相得益彰,而我却只依稀记得“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这么几句,放在此情境之中,也非常合适。
都是自己人,怀抱着求舒适重悠闲的心,我们没有请导游,庐山的人文景观及文化底蕴早已随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的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而被我们熟识,我们几乎人人都可以当半吊子的导游了。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令我神往,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是童此行的目标,至于毛泽东“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楠建议我们可去可不去。同行的冯兄提议,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率性而游的我们马上拍板,下一站——三叠泉。
因为拖着童,加上那年在张家界痛苦的上山下山经历的阴影还在,我们选择了直接坐缆车来到三叠泉的入口处。正在翘首以待,以为美景近在眼前,却被告知,因为从谷底仰望才能把三叠泉水尽收眼底,所以还有三千多级下山的台阶要自己走。一路上,不断听到瀑流喧豗,循声求影,却迟迟不见踪迹。渐渐的,童体力难支,我用路上听到的“下山腿发抖、上山腿发酸”的民谣来鼓励童还有我自己,何况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理固宜然嘛。终于下到谷底,飞瀑凌空而下,雷声轰鸣,我才体会了什么叫抛珠溅玉,什么叫白鹭千片,什么叫“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三叠泉得名是因为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飞泻而下,据说落差达到了155米,“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这些书本上的词语与句子,只有在亲眼见到相关美景之后,才不再是堆砌的辞藻,才能让人收获熨帖的美感。旁边团队的导游说,如果是初夏多雨季节来这里,所见景象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三叠泉下潭水清澈,遗憾的是商家在上面摆了游船,25元一个人,游者众多。潭面上人们穿着救生衣拿着船桨,像在任何一个公园里一样碰碰撞撞东倒西歪,除了不时有瀑水随风拂面,多了别处不能体会到的味道之外,真不觉得这有任何必要。童死活要去划船,无奈只能依了他,来的时候,他要在瀑布前高声朗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心壮志随着船桨的划动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从山脚下返回,又是痛苦的过程,继腿发抖后又开始了腿发酸,岁月不饶人啊。
路过五老峰,童的兴致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又开始高昂了。他坚决要爬五老峰,我只有在门外望峰兴叹的份了。一个多小时,他们返回,据说已经爬到了四峰,据说望尽鄱阳湖风光,据说还看到了当地人腰系绳索下到悬崖采到了石耳……都是据说,当然了,也有到彼一游的真凭实据——他们人手一枝相思豆,红色的,鲜艳欲滴。
中午吃野味,被宰——一盘笋子炒不超过十片的所谓的野猪肉,就这一道菜,店家居然好意思要了188。其余菜的性价比都与此类似——无语,无奈。
吃过中饭后,我们继续游逛。在庐山会议旧址、毛主席旧居等处做短暂逗留。路过芦林桥芦林湖,我们决定下来好好欣赏欣赏。一路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虽是下午两点左右,却颇觉凉爽。芦林桥的特别之处是桥坝一体,从正面看,是拦水成湖的坝,只有从侧面看,才能发现是30余米高的大桥。难怪我们从宾馆到牯岭吃饭的时候必经此地却每每浑然不觉了。芦林湖水质非常好,比得上那年在西藏林芝地区看到的湖水,青山绿水,山色倒影在水中,相映成趣。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三宝树。一棵高约30米的银杏,两棵40余米的柳杉。三棵树相距不远,合在一起,构成了浓荫蔽日,绿浪滔天的胜境。
7月30日
今日睡到自然醒,早起下楼,腿脚还是不利索,又酸又胀。
去锦绣谷。因为童极力要去仙人洞。昨天才学到的“天生一个仙人洞”,他要慕名前往。
路过天桥,据说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此恶战,败至无路可逃,突见一座石桥,遂疾行而去。陈友谅见朱元璋过了桥,随即追上,却见这座石桥化作一条巨龙飞上了天空。原来,石桥乃是巨龙所化,朱元璋是真龙天子,所以得到了上天庇佑——这样的传说在我们神州大地上久有市场并且一定会持续地兴盛下去。
沿途有个好运石,男左女右,摸一下是官运,摸两下是财运,摸三下是桃花运。我冷眼旁观楠会摸几下——居然摸到了第三下!我狠狠地批评批判了他并用右手重重地摸了三下以示回报。童很兴奋,据他自称——“我摸了无数下”!
险峰及仙人洞,单纯从风景上来看,真的没什么特别之处。佛手岩、一滴泉,我都没看到。石刻题词倒是见到了,也并无特别。旁边有个太上老君殿,香火很旺,烟雾缭绕的,可惜我又没这个信仰。
御碑亭的平面呈正方形,没有柱子支撑,都是石壁。看到一幅对联“四壁云山九江棹,四亭烟雨万壑松”,很奇怪,为什么对仗不工整,是我没看清还是另有讲究?亭中是朱元璋的御碑,前面挂着一口小钟,地上有很多硬币。我给了童三个硬币,他居然三投两中。平常在儿童公园里他最喜欢打气枪,看来,英雄终有用武之地啊。
终于爬完了锦绣谷,我们步入花径,路过白居易草堂,在如琴湖畔流连。此地的花花草草、园林亭榭,别处也应该有,只是没有这么精致,没有这么秀丽,没有凝聚这么多的人文典故——这些共同构成了魅力庐山。
下午,我们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迁地保存的重要基地。据说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在业内是具有极高价值的。可惜我们是外行。内行看门道,我们就只有看看热闹了。我们所见的植物园不像是科研基地,倒更可看作风景胜地。沿途皆是绿色,绿得清澈,绿得纯粹,那么新鲜,那么浓重,目光落到哪里,就想赖在那片绿色的怀抱之中。我带不走这触目皆是的绿色,只有把它装满我的相机,填满我此时的脑海,希望我的梦境也能满溢这这动人的绿色,让我安宁以及平静。
如果能在秋天再来庐山,我定会再来这里,离开前,我许下了这样的心愿。
7月31日
今天准备返程。下山的时候,顺路看看美庐。
美龄的房子,美丽的房子——名字取得真好。美庐为石木结构,别墅占美庐庭园面积的不到百分之十,难怪庭院特别敞净,难怪美庐比我想象的要小很多。可是别墅主体在绿荫笼罩下却不显纤柔,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在这里也是能得到完美的呈现的。
美庐的对面是周恩来纪念堂。与美庐的游人如织相比,这里冷清了很多,好像就我们这一伙人。建筑特点与美庐类似,只是少了些精致,多了些规整。
关于庐山,应该还有很多值得看的值得了解的。不能一一亲临了。留点遗憾,留作下次出行的动力。
在黄石吃中饭。终于能大快朵颐。
返回武汉,从东湖经过。警车停在道旁,游泳区岸边站满了人,一艘小船上,四人穿着救生衣在用力打捞——有人溺水了。
我们刚刚从夏日避暑的天堂返回,就有人要升入天堂。对于我们而言,他是路人甲,对于他的家人来说,他却是全世界。但愿他能上天堂。
今年暑假大概就这么过了。流年平淡,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