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禅寺游记

作者:瞿庆松 日期:12-04 10:12 阅读:

云台禅寺游记

  云台禅寺地处苏浙沪三省交界和吴越分界的汾湖之阴,坐落于浙江省嘉善县境内的陶庄水乡,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应云台禅寺住持福慧法师邀请,我与妻决定利用周末闲暇之时,赴云台一游。云台的交通尚算便利,距上海虹桥高铁站不足一小时的路程,福慧法师特地派司机小崇到车站迎接,到达云台禅寺时天色已晚,加之绵绵秋雨相伴,只能透过禅寺依稀的灯光欣赏云台禅寺的朦胧之美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台,经百度得知,云台禅寺原名云台庵,始建于元代,几经兴衰,历代都有修茸。其中,还有一个凄美的抗洪传说。据传,元代初期,有一只渔船经常停靠在汾湖南岸墨字圩,船上有一女孩名叫云台,长相甜美,与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云台姑娘十分孝顺,靠打鱼为生,并照顾年迈的父亲。有一天夜里,突然狂风怒吼,暴雨倾盆,汾湖水位涨势迅猛,墨字圩出现缺口,为保住墨字圩上的劳苦百姓和千亩庄稼,云台姑娘用船和人挡住了圩岸缺口。次日天晴,乡亲们发现空船挡在圩岸缺口,而父女俩却已不见踪影,或许是已被洪水吞噬,或许是感动了上苍而被点化成仙,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遐想与思念。为了纪念云台姑娘的功绩,乡亲们便在这缺口边上建了一座小庙,祀奉着抗洪女英雄云台的画像,并在庙旁种下一棵预示长寿的银杏树。历经朝代变更,曾经祀奉云台姑娘画像的小庙更名为“云台庵”,到了解放初期,云台庵被拆除,数百年的银杏树依然伫立湖畔。2000年5月,在佛学宗教人士的推动下,陶庄镇政府也应旅游开发的需要,同意在原云台庵的旧址上重建云台庙。2004年经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云台庙正式对外开放并更名为“云台禅寺”。

  在福慧法师的安排下,我们入住了寺院的客房,房间简单,但打扫得却非常干净,让人倍感温馨,宾至如归的感觉也油然而生。因家兄和家嫂也在寺庙从事修缮和义工的工作,且我们也有半年时间未见,四人便聊起了家常,不知不觉中已至深夜,于是简单洗漱,就入睡了。时空恍惚,睡梦中的我以为自己还身处北京,耳畔却响起“南无阿弥陀佛”的诵经之声,睁开睡眼发现才早上5点,此时我方努力想起,我已来到江南水乡、吴越地界的云台禅寺,而此时寺庙的僧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早课了。也许是昨夜聊得太晚,很快我又伴随着悦耳的诵经之声,再次进入梦乡。

  早晨起床,我和妻子下楼,径直从侧门来到云台禅寺山门前,此时天已放晴,碧蓝的天空更加衬托出云台禅寺的宁静与安详。放眼望去,整个寺庙成“回”字型结构布局,墙体为黄色渲染,覆盖赤褐色琉璃瓦。禅寺正前方,有一个直径约八米的莲花池,池水清澈见底,池的中央是塑有金身的太子佛。秋风萧瑟,池内荡起层层涟漪,反射的阳光照到佛像身上,更加显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了。询问福慧法师,池中佛像为何取名太子佛,且为童子之身?得知释迦牟尼佛原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所以被称为太子佛,因其诞生时,随地行七步,举右手而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当为天人作无上师”,加之诸天王持香汤名花而灌太子身,于是后来浴佛之像就沿用了右手指天、左手指地的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像,并常见于露天池盘内洗浴。听了福慧法师的解释,我也是醍醐灌顶,仿佛得到了佛学的智慧灌输而顿然觉醒、大彻大悟了。

  绕过太子佛像,来到禅寺门前,上方高悬“雲臺禅寺”的匾额,衬出寺庙的庄严与巍峨。我到过些许寺庙,如少林寺、白马寺、潭柘寺和龙泉寺等,这些寺庙都未曾将“禅”字列入寺庙名称中,我想这也许是寺庙主持福慧法师劝诫世人参禅打坐、醒悟人生的心境与愿景吧。跨入禅门,映入眼帘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其憨态可掬、不拘小节的笑口大肚形象,给人带来欢喜、希望和光明,也似召唤世人要有一份菩萨般的大度、放下、自在与洒脱。分立弥勒菩萨东西两侧的是手抱无弦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执无鞘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缠无爪一龙的西方广目天王和手握无箍宝伞的北方多闻天王,合称四大天王,以各自所持法器不同分别表示风、调、雨、顺。悉睹四大天王的尊容,不免想起儿时曾听以编芦苇席为生的卢姓说书先生说起,四大天王魔礼青、魔礼寿、魔礼经和魔礼海,面容狰狞、怒目喷张,可以驱逐一切罗刹与妖魔。如今仔细端详,却觉得少了几分往日的恐惧与畏怯,倒是平添几分尊敬与崇拜了。天王殿的背面供奉的是韦陀菩萨,专职守护寺庙内的佛与舍利子,以防妖魔前来偷盗,同时也护持佛法、道场和寺内僧众,被誉为佛教的护法神。也曾听过戏说,称韦陀菩萨是寺庙掌管财政的佛,因其表情凝重、不言苟笑,容易让前来供奉寺庙的居士、游客心生畏惧,不敢进入寺庙,所以才让其面向寺庙内侧。出了天王殿,抬头回望,天王殿北门上方高悬“三洲感应”的匾额,意为终生只要在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学佛,都能够感召韦陀菩萨前来护法,而北俱卢洲没有佛法,所以韦陀菩萨只守护游历东南西三方。故此,被称为“三洲感应”。想想古语“三”也有多的意思,于是,我倒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多方位都能够感应到韦陀菩萨的守护与护法。

  步入寺庙院落,整个寺院都用条形基石铺地,地面打扫得异常干净。在天王殿的东侧是斋堂,专门用于保障僧人、居士和游客们吃饭,西侧二楼为僧寮,是专供僧人休息的场所,一楼放置了一副台球案子,我想这也许是僧人们诵经念佛、日常劳作后唯一的活动场所了。茶余饭后,僧人们来两局台球比赛,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既体现体育精神又彰显绅士风度。天王殿向北,是一座尚未悬挂匾额的楼宇,福慧法师说,此殿为药师殿,目前主体建筑修缮完毕,但殿内的诸尊金身佛像空缺,目前仍在化缘中,预计需要数百万元的善款修建。在药师殿的东侧是地藏殿、西侧是伽蓝殿,也许是受地域面积限制的缘故,地藏殿和伽蓝殿的二层分别设为钟楼和鼓楼,结构也完全符合古代皇宫和城池中晨钟暮鼓的布局特征。绕过药师殿,眼前呈现的便是寺院主殿—飞檐斗拱、古朴典雅、庄严圣神的大雄宝殿了,大殿上方高悬“大雄宝殿”、“福海珠轮”和“四恩慈父”三块金匾。其中,大雄宝殿寓意该殿为释迦牟尼佛雄镇大千世界,宣扬“佛、法、僧”三宝的场所;右侧“福海珠轮”寓意为渡人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宝轮船;左侧“四恩慈父”寓意释迦牟尼佛作为佛教创始人如同慈父般弘法传教“父母恩、众生恩、三宝恩和国土恩”等四重恩德。拾阶而上,在台阶的两侧分别种植了两棵较为粗壮的香樟,因是移植,树的支杆都做了相应的处理,虽不够葱郁,但也已开枝散叶,给空旷的寺院增添了一抹绿色,两侧的樟树前分立着两个旗杆,西侧旗杆悬挂象征智慧、平等、慈悲与和平的六色佛教教旗,东侧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也充分展现了云台禅寺僧众的爱国情怀。东侧旗杆以东是客堂和观音殿,观音殿的二层同样因空间限制而布局为玉佛殿;在西侧旗杆以西则是报恩堂,主要用于存放仙人骨灰,虽是存放骨灰,但体会不到半点的阴森与恐怖,取而代之的是一尊尊佛像的金辉与霞光。听说现在江浙一带已不再时兴墓地,儿孙将仙人的骨灰存入报恩堂,每逢重要节日,禅寺的僧人们便会进入报恩堂为逝者诵经念佛,祈福祷告。

  进入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一佛两尊”。“一佛”是释迦牟尼佛,高约七米,盘坐于大殿中央的莲花台上,头戴宝髻,轻纱披身,袒露胸部,上显“卍”字,通体圆润丰腴,神态安详,面现慈悲,右臂屈而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施无畏手印,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让人顿生庄严和敬仰之心。“两尊”是释迦牟尼佛的两个弟子,左侧为迦叶尊者,右侧为阿难尊者,高约五米之余,两尊面带笑容,服侍于释迦牟尼佛两旁。大殿两侧分列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据说十八罗汉已经断尽三界烦恼,再无见、修二惑,永远解脱轮回。来到释迦牟尼佛的背面,是两侧有手捧宝珠的龙女和双手合十参拜的善财童子相伴、高约五米有余的海岛观音,脚踩蓝色浪花,手持甘露瓶,瓶口向下,我想其寓意也应该是向人间施洒甘露、救治百病、普渡众生吧。

  正在我流连徘徊于大雄宝殿之际,从斋堂方向传来云板的敲击之声,声音绵柔而又空谷悠长,原来是到了僧人用斋的时间。于是僧人们鱼贯而出,快步走向斋堂,路遇着黄衫的义工,便会驻足,合掌于胸前施礼,礼毕后继续前行,僧衣被微风吹起,留下的是舒适典雅、衣裾飘飘的背影。我和妻子也随着人流步入斋堂,僧人、居士和游人都坐毕,福慧法师点香叩拜斋堂的佛像,随即僧众与居士们异口同声念起“南无阿弥陀佛”的经文,我想这也许是对上苍赐予食物的感恩吧。圆形的餐桌可坐下十人,桌上放置着六道素菜和一钵菜汤,饭碗统一都是红边黑釉的瓷碗,筷子统一横放于饭碗前的桌面上,远观像极一张张八卦图像,这也许与道法自然、佛道同理有异曲同工之处吧。看着眼前的饭菜,才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当下寺庙的生活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于是,当下不少世俗的眼光会认为,现在的和尚不当苦行僧,不注重苦练修行,却开始享受生活了。记得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贫穷也不是弘佛扬道的应有之意,诵经念佛真正用意也是为了追求美好,因此佛教的生活也应与时俱进,僧人们在弘扬慈悲、真善与美好的同时,提升自身生活质量便是无可厚非的了。古语有云:“盛世修庙”。我想这也是近年来,国家鼓励宗教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如果僧人的生活依然停滞于贫穷,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又有几人愿意出家修行呢?诵经毕,开始用餐,虽都是素菜,但斋堂做饭的王师傅围绕青菜、花菜、冬瓜、豆腐等基础菜品精心调制、做足文章,其味道糯润可口、香甜回味,不知不觉中两碗米饭裹腹,我的饭量在此次斋饭体验中也是大增了。

  餐毕,我和妻子绕过大雄宝殿继续参观,大雄宝殿的东北角既是藏经楼,也是福慧法师接待居士和功德主的禅堂,二楼则是居士们起居的场所。继续前行,途经拱门,步入了云台禅寺的后园,顿时感觉颇有几分相似皇家的御园。其东侧是巨型“佛”字汉白玉石雕,西侧为24孝长廊和慈孝亭,石雕和长廊之间,有石刻童子对弈,有苗圃围设成景,还有石凳供游人小憩。景点之间,卵石铺径,阡陌交通,既可踩着健身,也可防止雨天浸湿双履。后园的北侧便是汾湖,湖边是放生祈福的放生台。伫立放生台,举目远眺,远处的汾湖水面与天际相连,不由让人低吟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序。再低眉颔首,眼前的湖面则覆盖着荷叶与水草,虽然已是深秋时节,但荷叶仍然郁郁葱葱,凝绿欲滴。后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七百多年的银杏古树了,秋霜之下,叶已泛黄,但依然挺拔于湖畔,似在看护寺院,守护着善男信女与一等众僧的平安;又似手搭凉棚,翘首以盼,期待着至今不知归期的云台姑娘。

云台禅寺游记

  此赴云台禅寺,适逢云台禅寺召开一年一度为期七天的“水陆法会”。据福慧法师介绍,水陆法会是汉传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最殊胜的法会,全名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其目的在于普度大斋之功德,超度六道中受苦众生,使之离苦得乐,趣入佛道。傍晚5点半左右,身披红色金丝袈裟的禅寺主持福慧法师头顶华盖,在6名侍者的陪同下,准时步入大殿,合掌、闭目,立于释迦牟尼佛正前方。须臾片刻,大殿东侧的大钟被撞响,清脆悦耳的钟声打破静寂,穿越殿堂,响彻心扉。随即,诵经声响起,那是众僧和居士约二百余人喉音和心声的共振,嘤嘤嗡嗡,绕梁不绝。阿弥陀佛、心经、大悲咒……,每诵完一经,僧人与居士们都会跪下拜佛,接着又诵一经。听似容易念唱的诵经之声,其实曲高和寡,常人难以附唱。期间,我也尝试着跟唱了一下,一个长音哼唱刚过半,就已经嗓子嘶哑、肺部缺氧、脸红脖粗,额头也渗出虚汗了,这全然颠覆了我之前认为诵经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附和与跟唱的感观,取而代之的是对僧人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式刻苦勤奋的赞许与敬佩了。参加水陆法会的居士们,也是磕头打坐,唱经诵佛,全凭一颗虔诚的心,觉己也觉人。6点左右,进入洒净起忏环节,僧众和居士起立,双手合掌置于胸前,队形整齐有序,有节奏的诵经声又悠悠唱响……。福慧法师左手执甘露法器,右手执绿叶,以轻盈之态向诵经的居士点洒甘霖,意为祈愿诸佛菩萨慈悲降临坛场,普度众生,赐福众相,并祈福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洒净结束,这时我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经站立了近一个时辰,顿然觉得有些许腰酸背痛。如此看来,僧人们不仅要将十几部经背得滚瓜烂熟,还要有十足的站功。

  次日中午,斋堂用餐完毕,水陆法会仍在继续,而我和妻子却因时间关系,不得不离开云台禅寺了。此次游玩,心情愉悦,因为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偶尔逃离世俗,远离纷扰,收拾心情,走进寺庙,放飞心灵,放下自我,排除一切杂念,只有吃斋念佛,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也有几许不舍,因为七天的水陆法会还在继续,而却我不能目睹僧人们诵经祈福的全部过程了。

  作别福慧法师,步行至云台禅寺门外,司机小崇已经等候在门外,于是上车出发,行至汾湖人工堤坝时,我忍不住回头凝望,此时,湖畔的云台禅寺依偎在银杏古树身旁,仿佛就是当年抗洪堵漏的那一叶小舟,而此时已没有昔日肆虐的狂风、骤降的暴雨和汹涌的波涛,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安静与甜美。我轻轻举起右手与云台挥手告别,心中却在想,待以时日,我还要重游云台禅寺,一则与福慧法师再续佛缘,二则与近千年银杏古树一起期待着与云台姑娘的美丽邂逅……

  丁酉年辛亥月乙卯日于北京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相关
标签:游记
文学爱好者
本站网址:520740.com,百度搜索:文学爱好者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