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独处是一门艺术

作者:佚名 日期:01-18 17:01 阅读:

  朱迪·福特是《单身:满足、充实和独立的艺术》的作者,她是一个异数:“我们独自出生,独自死亡;灵魂深处,我们都是独自一人,”她在给我的一封电邮里如此写道,开头就引用了这些大多数人难以面对的普世真理。

  她补充道:“周末独自一人,内心如翻江倒海般千千结;当众演讲的恐惧和这个比起来简直就是愉快了。”福特还说,“比起独自在餐厅用餐,人们去看牙医更勇敢一些”。这点老少通用——她说,很多老人觉得孤独,是“因为他们不再提升内心生活了”。

  她为克服寂寞提出了一些实际方法:发挥创造性;鼓励自己“做一些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对别人承认自己的孤独感,“在空窗期,保持自得”,各个计划之间有空隙,并且提醒自己:“孤独不会杀了我。”她认为:“要完整,得先体会孤寂。”

  提及幸福,Rubin写了一本关于此话题的书——她是《时代》杂志畅销书《幸福规划》的作者,并且采取了略微不同的视角。她的着重点并非学习如何快乐独处,而是要明白哪种层面上的社交让你最快乐——这个问题千人千面:“可能没有恋人,但身边围绕着很多人,会让你更快乐,即使你期盼能有一个恋人,”她告诉我,“我觉得,有时候,人们并不是很清楚自己有多需要别人在身边”。

  她说:“不要等着环境发生变化后,才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你想去法国,就不要想着‘哦,等我有了男朋友,我就去法国’,或者‘只要结婚,我就修整公寓’,尽享眼下的生活。”这不是让人搁置生活,也不是让人忽略现在拥有的事物。“就像电力,一停电,你就想,‘哦,老天,要是来电,我可太高兴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有电,每天狂喜得手舞足蹈。”

  一位社会学家说,人们的不自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期许。“社会观念认可一个人可以做某些事情,如一个人去咖啡厅;但是一个人去高级餐厅就餐或者看演出,就觉得怪怪的。”我们下意识地认为独自做这些事情,等同绝望;由此,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怪异感。

  两年前,塔尼亚·大维斯是视频《如何单身》的主笔,她还写了关于独自“自由”的诗歌——就餐、跳舞、阅读、远足,这些内容开始流传。视频的点击量超过450万:显而易见,她那些贴心和简单的建议在人群中产生了共鸣。正如她在4分钟视频中说的:“社会害怕孤独:好像孤独的心要在地下室里浪费一般;好像人们有一段时间没有约会,就是有毛病一样。但孤独意味着一种自由,轻松呼吸,没有负担;而且,如果会把握,孤独具有疗愈作用。”

  独处还要寻找建议,将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如同福特笔下优雅忧伤的文字:我们独自出生,独自死去,而且“灵魂深处,独自生活”——但这也是生活中诸多诗意反讽之一:只有独处时,我们才是最完整的。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相关
标签:独处 艺术
文学爱好者
本站网址:520740.com,百度搜索:文学爱好者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