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英国诗人兰德晚年写出的诗句,被杨绛翻译出来,把它作为《杨绛散文》卷首的题词。而这也正是杨绛内心的写照,她低调内敛,与世无争。
杨绛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精通英语、法语,后来又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西班牙巨著《堂吉诃德》。1978年,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正赶上《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此外,杨绛还翻译了大量作品,并创作多篇优秀文章,文字韵致淡雅,独成一派,她的作品《我们仨》深受读者喜爱。
按说作品出版,作者都会忙于到书店签售,可是杨绛却从不肯做这样的事。她说:“我把稿子交出去,关于怎么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而且杨绛出书从来不让书商宣传,她说:“我怕让本来不打算买我书的人买了我的书,误导读者。”足见她内心的纯净。
2003年,90岁高龄的她千辛万苦整理的《钱钟书手稿集》得以出版,她却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自己的著作权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托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有人问她对受奖学生有何要求时,她却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能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后来,杨绛闭门谢客,有人想为她过百岁生日她都不肯。她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说:“做完他们的事,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放心了!”
杨绛就是这样一个不求名利,甘于寂寞的人,她的不争,却得到了众人的敬仰。
想当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批判,被免去北大校长一职,儿子知道后,慌忙汇报,他却头也不抬,只应了一声,继续看书。19年后,国家给他平反,他被任命为北大名誉校长,并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儿子又跑来报喜,他仍旧头也没抬,又应了一声,继续看书。
马寅初的不争,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大家的宽阔胸襟与坦然面对得失的心态。
《桐城县志略》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在朝廷任职,一天,他收到一封家书,上面提到邻居因为一道墙产生纠纷,想请他出面干涉。张英看后,提笔写了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信后,惭愧难当,主动让出三尺。邻居也深受感动,也将墙退出三尺。康熙知道了这件事,下令立牌坊以彰谦让之德。如今,安徽桐城市老城区西南角著名的“六尺巷”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英不争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
莫扎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音乐会,演奏完钢琴曲后,忽然听到一位青年大声说道:“如果我弹,肯定比他弹得好!”莫扎特听了,并不恼火,而是诚恳地邀请青年弹奏一曲,青年不客气地弹了起来,莫扎特发觉到青年很有才华,起立鼓掌,并预言会有一个大师即将诞生。但莫扎特觉得青年的弹奏和创作中,似乎还有一些问题,他想要对青年指出,青年却傲慢地走了。
莫扎特并不生气,而是将这个青年需要注意和改正的问题写在信中,寄给青年。青年收到信后,随手将信扔进文件袋,不理不睬。
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几年后贝多芬崭露头角,但他的创作出现了瓶颈,正在他一筹莫展时,他无意中发现了莫扎特的信,他连看数遍,最后按照莫扎特的建议进行创作,终于把灵感找了回来,写出一系列流传百世的作品。可惜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
莫扎特面对新人的狂妄,不去争辩什么,而是真诚地进行指导,不图回报,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大师的气度与风范。
因与吴秀波合作拍电影,汤唯和他一起坐车去支持朋友的演出,而被狗仔队谣传出猥亵之事,把吴秀波推至风口浪尖,百口莫辩。这时,汤唯毅然站出来维护吴秀波:“我要跟吴秀波说声不好意思,对不起!”事后,有人问她为何不向人们解释清楚,而只是向吴道歉?汤唯淡淡的说:“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一句,足以顶一万句。
毛泽东的一首诗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更把这种不争提升到更加广阔的境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的不争,也自有让她灿烂微笑的天地。
以上提到的众人,正像老子《道德经》描述的水那样:乐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处在众人所不喜的地方,已接近于道……正因为不争,他们才没有烦忧,他们的世界才更加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