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痛苦为邻

作者:佚名 日期:11-22 16:11 阅读:

  我们必须学会与情绪的“五颜六色”相处,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大家都想比平时多睡一会儿……这时,小区里突然响起刺耳的电钻声。一个人火冒三丈,冲出房门大喊大叫,与干活的工人吵起来了。工人说:“已经快8点了,您还不起床,跟我们干活的耍什么威风?”几句话把他噎得血压高了。

  还有一位邻居,听见电钻声,急得直捂耳朵,不过他也就是敢在家里嘟囔两句,有意见不敢提,或者不愿意说。这种人的心态比较压抑。

  第三个人听到刺耳的怪调,心里也烦,但是,他和老伴拎起菜兜子去早市买菜去了。他采取主动回避的做法,用转换环境来化解不愉快的情绪。

  在这个事件中,第一个人是压力的寻求者,第二个人是压力的承受者,第三个人是压力的处理者。

  虽然人生奋斗的目标以及我们的心理治疗工作,都是为了让人们多一些愉快,少一些痛苦。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和痛苦“和平共处”。

  我们把人类的烦恼和痛苦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要的痛苦”,另一类是“自找的痛苦”。对于那些必要的痛苦,我们必须学会接纳它。

  人们遭到重大精神创伤时,如发生空难、地震、水灾之后,我们去做什么?并不是像别人那样对他们说些“请节哀,向前看”,“死者已往矣,生者要好好活”等话,实际上这些是没有用的。

  那一年某地空难,飞机上的人都死了。死者家属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承认发生了机毁人亡的悲剧。他们到了出事地点,开始并不哭,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相信灾难已经不能逆转了,才哭了,哭天喊地,痛不欲生。

  我们也派人去对死者的家属们进行危机干预。面对这些悲痛欲绝的人,我什么话也没说。我知道,说也没有用,他们想哭,就让他们放声大哭。他们哭喊,我始终陪在他们身边,他们嗓子哭哑了,我送上一杯开水,他们哭累了,我递上一条热毛巾,拉着他们的手,轻轻地抚摸,也默默地掉眼泪,表达我的一份同情。

  我们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一条重要的信息,让他们接受悲惨的现实。

  然后,我反复告诉他们,悲剧已经发生了,消失的生命无法挽回了……

  从整体来讲,人的一生中,痛苦是不可能没有的。相反,它还必须要有。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必要的痛苦相处,有了这个胸怀,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不成问题了。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文学爱好者
本站网址:520740.com,百度搜索:文学爱好者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