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是鲁国大夫,他每做一件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孔夫子对他说,你别三思,二思就可以行动。
三思而后行,是好方法、好习惯。但孔夫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季文子总是想得太多,行动力比较弱,二思刚好可以行动,三思就行动不了了。如果遇到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孔夫子可能就会建议他四思而后行。总之,思是为了更好地行,只思不行,思就失去了意义。
叶叔华院士有一句名言:“办一件事,假设只有40%的把握,如果停在那里不动,就会慢慢变成20%的把握,最后变为零。但积极争取,可以将其变成60%、70%,最后将事情办成。”
在这句话里,叶院士给出更具体的数据,思到有40%的把握就可以行。再思也想不清楚,只会让人越来越怕,越来越不敢行动。只要一开始,事情本身的逻辑就会引领你往前走,解决一个问题,提高一点把握,甚至打开了一个新方向,你就会看到原来无法想象的美景。
人开始总是笨的、慢的,只要或二思、或三思、或四思,帶着40%的把握,有勇气开始,你总能做成一件事。这件事,将给你信心,给你方法,给你智慧,而且你可以不停地复制做成的事,效用是持续的。